东营故事|河海连世界 开放赢未来

  爱东营讯 黄河与大海相拥,东营和世界携手。

  3个国家级开放平台、7个省级开发区,与2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与全球4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经济对外依存度列山东省首位,居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31位……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东营市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真实写照。

  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新方式、更深层次……开放的脚步越来越稳健,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宽阔,东营正以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姿态迎接新时代发展机遇。

  搭建对话交流平台,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东营,既是黄河5464公里流程的地理终点,更是走向更广阔世界的起点。

  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地区,历来是文明的发祥地、经济的集聚地、开放的策源地。去年11月10日,首次以“入海口城市”为主题召开的综合性国际会议——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在东营市举办,为山东和东营搭建了高层次对外合作新平台,为国内外入海口城市携手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会议上发起激动人心的《东营倡议》,“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同打造合作共赢的新型城市合作关系,增进人民福祉,营造美好家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更是让“入海口城市”的概念从黄河尾闾、渤海之滨,传播到全球大江大河入海口。

  韩国群山市、尼日利亚卡拉巴尔市、意大利利沃诺市、辽宁省营口市、江苏省盐城市……随着国内外入海口城市代表在倡议书上落笔,东营组起了一个新的“世界级朋友圈”。

  今年,2022年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的平行论坛之一——黄河口国际友城对话交流会在东营市举行,自此,东营“世界级朋友圈”又添了两位新朋友,与利伯维尔市签署国际友好合作城市关系备忘录,与利沃诺省签署国际友好合作城市关系意向书。

  目前,我市先后与30个国家的46个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好(合作)城市关系,在世界能源城市伙伴组织(WECP)框架下与14个国家的16个城市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高能级平台是对外开放的“主引擎”。我市构建起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综合保税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在内的国家级高能级平台体系,设立了中国(东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放层次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并将不断提升外贸发展质量,推动东营区、广饶县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发展提质,积极搭建进口贸易促进平台,用好省级外贸高质量发展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区发展平台,组织有条件的县区申报“对外开放强县”。

  走出去、请进来,扩大开放不停步

  2月10日,2023东营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北京)集中签约仪式举行,12个重大项目签约,总金额299亿元;

  3月28日,第三届儒商大会东营推介对接活动——2023东营市投融资合作创新发展大会举行,19个人才合作及内外资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总金额165.7亿元;

  5月31日,2023港澳山东周配套活动——2023东营市创新发展合作推介会在香港举行,9个重点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约40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近7亿美元……

  一个个项目、一组组数字,是我市今年以来打好招商“组合拳”,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招商引资取得长足进步的生动注脚。

  “今年一季度,全市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招商活动1149批次,举办东营市投融资合作创新发展大会、跨国公司‘走进黄河口’恳谈会等专题活动19次,大家都铆足了劲,争分夺秒抢项目,形成了大抓招商的浓厚氛围。”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瑞国介绍。

  东营一边大力“招商引资”,一边大步将“东营造”销向世界。

  前不久,第十三届中国(广饶)国际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展览会隆重举行,为广饶轮胎汽配制造产业迈向国际化打开一个新的窗口。

  “通过参加展会,我们直接找到了源头工厂,他们的产品质量过硬、价格适中,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伊拉克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处商务专员阿里·贾比满意地说。

  这是我市产品“走出去”的典范。橡胶轮胎产业是我市重要的优势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广饶县,轮胎年综合产能达1.76亿条,出口量占总产量的半壁江山,已覆盖全球六大洲的189个国家和地区,1至5月,出口新的充气橡胶轮胎109.8亿元,增长19.7%,占东营市出口总值的37%。

  石油装备,是我市“走出去”的一张名片。目前,我市拥有从事石油设备、配件、石油助剂制造及技术服务企业230多家,营销和售后服务遍布全球,实现了对非洲、南北美洲、中东、东亚、东欧等地区100余个国家石油装备及技术的成套出口。

  不仅优质产品销往世界,我市还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利用境外市场资源,加快发展服务贸易,金宇轮胎越南工厂、和力投资“中塔石油”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承接“EPC”等工程项目,胜利工程、胜利建工、科瑞集团在谈在建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6.5亿美元,带动技术和装备出口36亿元,初步形成优势产业品牌、研发、生产、销售的全球化布局。

  以环境之“最优”,擦亮招商服务的“金字招牌”

  “一方热土”能不能“热”,靠纷至沓来的客商;能不能一直“热”,要靠亲商安商的环境。

  “仅用了1个小时,就办完了我们企业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用时短了、拿证也快了,为我们企业项目建设争取了宝贵时间,也节省了大量精力和成本。”近日,东营黄河三角洲军马场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公寓建设项目办理负责人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我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推出“拿地即开工”“容缺受理”等改革举措;在全省率先提出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共享规范并被省工改办指定试点。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越来越多企业群众为“东营速度”点赞。

  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目前已认领市级39个部门、单位政务服务事项819项,县区、功能区级政务服务事项904项,乡镇(街道)级政务服务事项44项事项,同步完成事项实施清单、服务指南非统一要素编制、发布工作。

  深化“集成办”,我市在全面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确定的“一件事”基础上,今年创新推出市场主体“歇业一件事”及“外国人来华工作一件事”;

  全面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改革,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贯彻执行《政务服务“一窗受理”工作规范》,市政务服务大厅无差别“一窗受理”率达到86.2%;

  发布《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指南》,填补国内招商引资标准领域的空白,擦亮我市招商服务和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东营、落户东营。2022年,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4家,实际使用外资79710万美元。2023年1至5月,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家,全市实际使用外资37689万美元,同比增长38.74%。

  交通运输,是城市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对外开放的基础。我市优先打通内联外接铁路网,德大铁路东营段、黄大铁路东营段、东营港疏港铁路建成通车,津潍高铁(东营段)用地正式获批;提升港口综合承载力,广利港区建成通航,东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6千万吨,正向着亿吨大港大步迈进;机场通达19座城市、21个航点;济东高速等一批项目建成通车,全市公路里程达到9360公里,人均公路密度位居全省首位……“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成为现实,开放通道愈加通畅。

  新时代,新起点,东营将始终敞开胸怀,伸出双手,期待与远方朋友并肩前行,共谋发展!    

       (记者 任强)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