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故事|阔步迈向职教新高峰 ——东营市技师学院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工作纪实

  爱东营讯 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一颗璀璨的职教明珠冉冉升起。

  一场场技能大赛接连举行,一个个校企合作项目加快实施,一批批“金蓝领”走向社会……

  夏日的东营市技师学院,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处处昂扬着铿锵足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展现新作为、新成效,折射出学院高端引领、开放办学的精神气度与责任担当。

  近年来,东营市技师学院锚准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办专业,联合企业搞教学,校企融合促发展,积极破解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供需矛盾,扎实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形成了校企协同支撑、双元融合育人、联动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目前,该学院已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

  打好贴身服务“组合拳”,争当“有益于企业的学校”

  2023年,富海集团上马建设年产150万吨聚酯包装材料项目,是河口建区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企业面临招工难问题,影响了项目进展。了解情况后,东营市技师学院与企业组建招生招工专班,共同走进金乡、成武、牡丹区、沂水等地,在相关中职院校共同建立生源基地和招工基地,帮助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这是东营市技师学院聚焦企业所急所盼所需,立足优势为企纾难解困的工作缩影。在当前发展环境下,企业却“抱着水缸喊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技工,更缺高级技工,“设备易得、技工难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对于高等职业资格教育院校来说,如何更好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是摆在东营市技师学院面前的重要工作。

  为答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道时代考题,东营市技师学院主要领导密集开展考察调研,查找问题,分析根源,征求意见,综合施治。“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也是地方发展的台柱子。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服务企业的水平就是学院发展的水平。”东营市技师学院有关负责同志说,他们把创优服务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突破口,创新制度机制,完善平台载体,加快构建“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校企双师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

  形式多样的培训服务,是学院创优服务企业水平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东营市技师学院主动对接服务企业,企业提需求,学院来破题,提供一揽子培训菜单。以工学交替、脱产或半脱产为培训方式,大力开展“金蓝领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东营工匠”等各类培训,服务企业的同时也擦亮了学院培训品牌,提高了办学水平。年培训7000余人次,考试服务80000余人次,技能鉴定8000人次,涉及化工、机械、护理、烹饪、汽修等多个行业领域。

  与此同时,东营市技师学院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积极对接,走进企业集中宣讲,送政策上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在工种选择、材料整理、考核评价等程序和环节上提供“一条龙”服务,帮助企业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目前学院为华泰集团等多个公司提供自主评价服务。

  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该学院主动与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接,深入企业,以重点重大项目为切入点,主动调研交流,为企业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撑方面的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已就2023年重点项目与山东中芳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惟普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金雷科技、山东亿科化学有限公司、富海集团等30余家企业在项目新建、技术升级、人才培育等方面对接调研,并提供综合服务。

  选好精准服务“突破口”,争当“有益于发展大局的学校”

  东营因油而生,因油而兴,产业结构从“一油独大”到多产业集群竞相发展,由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为工业大市。一方面,我市加快石化、橡胶轮胎、石油装备等主导产业的改造升级,推进传统产业与绿色化、高端化的对接,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底盘。另一方面,坚决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面对这样的发展背景和时代定位,东营市技师学院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奋力担当作为,为全市发展大局贡献智慧力量?东营市技师学院一班人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政治责任,持续深入思考着、探索着。

  产业是经济的命脉,人才是产业的支撑。东营市技师学院把强产业、育人才作为服务大局的发力点,锚定我市石化、石油装备等10大产业群,与企业协同建设化工、智能制造等专业群,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一揽子服务菜单,在人员培训、技术攻关、课题研究、自主评价等各个方面提供暖心服务,切实发挥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等优势,为企业提供完善服务和人才支撑。

  日前,首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东营市选拔赛汽车技术、车身修理、汽车维修、智能网联项目在东营市技师学院交通工程系开赛。本届赛事为广大汽车维修人才搭建切磋技艺、交流技术、提升技能、展现风采的平台,对于促进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激励技术人才担当作为、奋进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院在课程设置、培训模式等方面充分考虑全市发展所需,加快创新探索,持续攻坚突破,不断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东营市技师学院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近年来,东营市技师学院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先后与市政府各部门、骨干企业、知名院校合作共建了一批服务企业、产业发展的基地平台,如“渤海工匠学院”“市政府公共实训基地”“东营市化工产业实训基地”“东营市大型智能仿真实训基地”等。依托平台,搭建企业交流学习载体,开展“匠心东营”等职业技能竞赛,组织“东营工匠”学制班等各类培训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力助推了各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提升,有效营造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新时代风尚。

  与此同时,东营市技师学院紧紧围绕我市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要求,与华为公司、长城汽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优化共建3D打印、工业机器人、云计算、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等高端专业、新兴专业,助推我市产业结构现代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高水平师资团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力基础。近年来,东营市技师学院组织师资团队协同设计项目化课程体系,协同参与横向课题研究,协同开展科研合作、技术创新,为双方发展献言献策。积极引进企业技能大师、高校专家学者,组建兼职教师资源库,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得到了企业广泛好评。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高凤林被聘为渤海工匠学院名誉院长,王志伟、张全民等10位国家级工匠劳模被聘为东营市技师学院特聘教授,王建清等7位国家级工匠劳模与学院教师结对,参与指导学院专业建设。

  弹好人才服务“协奏曲”,争当“有益于社会的学校”

  提到化学中控分析师,许多人会感到陌生。实际上,这是许多工业企业中的重要岗位,负责对生产装置进行抽样检验、检测、监测和分析,为生产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就是在这样一个岗位上,今年23岁的华泰化工集团中控分析师刘泉已成为行家里手,多次代表集团参加省级、市级比赛,获得了优异成绩。

  “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绩,离不开母校的培养。”刘泉说,得益于东营市技师学院与华泰化工集团的深度合作,他在校期间就到华泰实训,既积累了技术经验,又明确了职业规划,边学边干,边干边思,毕业后顺利留在华泰工作,“上学时一直向往华泰,能留在华泰工作,也算圆梦了!”笔者了解到,得益于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东营市技师学院已累计向华泰化工集团输送各类人才400余人,实现了多方共赢。

  人才一头连着社会、家庭,一头连着市场、企业,人才培养事关方方面面,是系统工程。

  “华泰集团、万达集团等骨干企业的首席技师,很多都毕业于东营市技师学院。”华泰集团人事部门负责人表示。这几年,东营市技师学院情系社会、情系人才,弹好人才服务“协奏曲”,赢得了各界赞誉。

  “把孩子送到东营市技师学院,孩子未来就有了着落,心里也踏实了。”家长的话,是对学院工作的最大肯定。近年来,东营市技师学院探索共建人才双元共育机制,邀请企业全周期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与学校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开展招生宣传、课程制定、教材编写、德育教育等,学生所学更符合企业文化、企业特点和生产需求,真正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校企双师培养”的愿景,有效破解了学校“招生难”和企业“用工荒”的现实问题,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归属感、学校的成就感、家长的认同度、企业的满意度”四者之间的契合。

  嘉扬精密金属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是东营市技师学院与企业共建的“校中厂”。据悉,自2020年成立至今,学校教师参与嘉扬公司新产品开发300余项,研发中心共计加工产品8000余个品种、300多种材质,实现加工产值总计约1200万元,累计有245名学生在研发中心工学实训学习。一年的实习过程,每名学生亲自上手生产制造的产品种类超过1000种。同时,研发中心积极参与学院专业建设、技能大赛、师资培养等各方面工作,获得了广泛认同。

  “高技能人才的培育离不开实训操作,但受制于各方面原因,有些专业还不能够完全达到技能培养目标,共建人才实训基地是解决实训设备短缺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吸引留住人才的有效载体。”东营市技师学院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目前,学院与“天驰集团”“科瑞集团”“东营同润大酒店”等市内外优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130余个。依托企业平台资源,发挥学院师资人才优势,校企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对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安置就业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同时,东营市技师学院携手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学院的场地、设备、技能人才等优势,引进优质企业,在学校内部共建生产性实训工厂,实行校企共建管理模式,具有教学、生产、研发、技术服务等多重功能,实现“实训场地车间化、生产任务真实化、运营管理企业化、成果评价市场化”。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开展技能学习和岗位认知,教师不出校门即可接触前沿的理论、技术和理念,对学院师资培养、人才培育,对企业降本增效、技术攻关均有推动作用。

  近五年来,东营市技师学院学生在一类大赛中获市级一等奖以上198个,其中国赛铜牌1个,优胜奖1个,一等奖2个,省赛一等奖36个。3名学生入围国家集训队并获人社部表彰,8名学生获省人社厅表彰,1名学生获评“全国技术能手”,1名学生获评“山东省技术能手”,25名学生入选“齐鲁工匠后备人才”。

  三个“有益于”,是东营市技师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创新实干、事争一流的生动写照,更映射出他们的使命与情怀。

  在浩荡的时代大潮中,在神奇美丽的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技师学院正抖擞精神,阔步迈向职业教育新高峰!

  (记者 王俊杰 通讯员 倪芳 张隆 陈妍)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