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时评|在山东,我们可以这样讲述黄河文化故事

  这两天,黄河文化论坛在东营举行。来自国家部委和沿黄九省的专家学者和嘉宾代表相约黄河入海口,共议黄河文化的核心特征和时代价值、共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路径。据了解,这是近年来山东首次以“黄河文化”为主题开展的推介活动,规模大、层级高、范围广,论坛主论题为: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抛话题开门见山,提建议直来直去,不得不说,这个主论题很“山东”。

  东营是黄河入海口所在地。河海交汇,黄蓝一线,这里既是大河5464公里流程的地理终点,也是汇入海洋启程更广阔世界的起点。山东选择在这里和兄弟省份一起探讨黄河文化,恰如其分,用意深远。

width=641

  如何讲好黄河故事?来自各领域的专家们,将从擅长的领域出发,为黄河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提出真知灼见。作为一个在山东黄河岸边土生土长的“沿黄子孙”,笔者也想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谈以下几点愚见:

  追根溯源 传承历史文脉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在很多人印象中,端午节是因屈原而设,但经专家考证,早在先秦时期,端午节的雏形就已经出现。农历五月是仲夏,黄河流域“暖气始盛,虫蠹并兴”,蛇蝎蚊蝇肆虐,传染病泛滥,古人不得不想出种种御恶措施,如五彩丝系臂,以辟兵、鬼,命人不病瘟;门户饰朱索、五色,以止恶气。汉以后,五月五纪念屈原的说法才传播开。就黄河流域而言,避恶除疫,至今仍是端午节民俗的中心内容。小时候,笔者就曾跟随父母去黄河流域唯一重要的蓄滞洪区东平湖边,见识了已有400年历史的盛大投粽入湖仪式和赛龙舟活动。

width=600

  东平湖端午节举办龙舟比赛

  在山东,依附于黄河衍生出来的文化遗产,不止是传统节日,还有文化发祥地。比如大汶口文化出土的礼器,佐证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被誉为“中国考古圣地”的城子崖遗址,则是中国文化本土起源的重要自证地,山东广播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城子崖》,讲述了几代考古工作者对城子崖遗址的发现、发掘以及今天对城子崖遗址研究、保护的故事,这是对黄河文化追根溯源、传承历史文脉的最好表达。

  深挖广传 赓续红色基因

  黄河不仅流淌着动人的传说和优秀传统文化,也流淌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阳谷县沙河崖村,一座历经沧桑仍保存完整的青砖院落让人瞩目,它就是当年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正是在这里,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为保障大军渡河,山东百姓踊跃支前,涌现出许多集体参军、妻送郎、父送子、兄弟争相参军的感人事例,仅阳谷县参军青壮年就达到5800人。1947年6月30日晚,经过一日两夜的英勇奋战,刘邓大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 “黄河防线”。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惊讶地表示:“这简直是神话,简直像当年法国失守‘马其诺防线’。”

width=1080

  刘邓大军夜渡黄河(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条大河,布满红色印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星火燎原的磅礴力量,沂蒙精神、焦裕禄精神……都是黄河文化在齐鲁大地淬炼出来的红色瑰宝,它们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这些故事,需要我们细细整理,一代代讲给后人听。

  砥砺前行 展现时代风采

  黄河奔腾5464公里,滋养了752000平方公里土地,但“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也给沿黄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自1855年到1938年,黄河在山东行水83年间,就有57年发生决溢灾害,可谓三年两决。黄河滩区的群众频受黄泛之苦,黄河滩区大部分群众把全部积蓄用在了建房上,安居成为他们最大的期盼。

  2017年10月15日,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进行了一场电视直播,向全省观众真实展现了东平县耿山口村结束了深受黄河600多年之苦那历史性的一刻。直播从早上六点持续到中午十二点,作为全省首个黄河滩区搬迁村,耿山口村783户、2331名村民挑着担、抱着鸡,浩浩荡荡搬进新型楼房社区的画面,至今仍深刻留存在笔者的脑海里。

width=1114

  2017年10月15日,耿山口村整体搬迁至新社区。

  2021年5月,山东全面完成滩区群众迁建工程。工程累计投资371亿元,建成外迁社区、村台社区55个,改造提升旧村台99个,60万滩区群众圆了“安居梦”,“黄河滩”变成“幸福滩”。

  滩区百姓跨过黄河大堤,奔走在追梦路上。在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儿,也在奏响着动听的音符。这里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有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鸟类救助站的鸟类驯养师李建,多年来救过不少受伤、年幼的鸟儿,其中天鹅小雪的故事尤其令人感动。小雪是2007年李建救助的一只天鹅。当时,小雪受伤严重,李建对它的存活本不抱希望,但经过悉心照料,小雪幸运地活了下来。救命之恩和悉心养护,让小雪特别依赖李建,甚至李建请假休息,小雪见不到他,竟然不吃东西,直到李建中断休假,赶回保护区,小雪才恢复了正常饮食。

  有关小雪的视频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当天全网播放量高达3.5亿次,有人说:不离不弃的故事宛如童话,治愈了很多人的心灵,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

/

  天鹅在山东被救助不吃不喝等恩人(视频来源:齐鲁频道)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二章提出:“着力保护沿黄文化遗产资源,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黄河文化体验廊道作为山东“四廊一线”建设的重要线路,在弘扬黄河优秀传统文化,带动沿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黄河大集”作为传承好黄河文化,推动文化“两创”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山东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打造沿黄文化体验廊道,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独具特色的创新一笔。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传承、弘扬与创新黄河文化,就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凝聚民族伟力的力量源泉。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不但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更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的时代需要。

来源:闪电新闻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