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 生物多样性日益提升 我市深入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近年来,我市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切实提升野生动物收容救助水平,社会公众参与保护爱护野生动物意识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日益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据初步统计,我市陆生野生动物共计989种,陆生脊椎动物406种,陆生无脊椎动物583种,是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共有野生植物资源1145种,有145科538属,普查新发现斑纹木贼、尖头叶藜、角果碱蓬、蓝蓟、忽地笑、长筒石蒜、黄独、李梅杏等8种新记录植物。

  一直以来,我市狠抓制度建设,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系统推进市县乡三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我市制定发布《关于设立陆生野生动物禁猎区和禁猎期的通告》《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出台《关于切实加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衔接的工作规定》,进一步健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制度体系。

  立足区域资源,我市切实加强物种保护,重点开展了东方白鹳、黑嘴鸥等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柽柳、野大豆等原生植物保育和以贝类为主的水生生物恢复等工作,生物多样性逐年提高。鸟类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初期的187种增加到3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有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其全球总量的1%。

  “原先的光板地、盐碱滩、森林退化地,变成了植被丰富、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富集生态区域,我市生物生存承载能力大大提高,这都得益于近年来我市森林湿地资源修复保护工程的实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说道。我市坚持全域生态保护修复理念,加快《东营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统筹推进沿黄生态长廊建设、孤岛刺槐林改造提升、国家特殊及珍稀林木培育、水系贯通、互花米草治理等生态修复项目,加快推进世界银行贷款1.1亿美元的生态林场改造、湿地修复、森林抚育等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标杆典范。

  同时,我市加强协同联动,合力推进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印发《生态资源执法领域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在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关键时期和敏感时间节点,联合开展“清风行动”“网箭行动”等系列执法活动,严厉打击涉野生动物违法行为。在野生动植物救护方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动物园加强工作配合,共同签署《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委托书》,规范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协同推进全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是保障野生动物种群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切实落实疫源疫病监测防控责任,加强对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以及鸟类等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取食地、越冬地等重点区域的监测巡护。目前,全市已建设7处疫源疫病监测站点,进一步扩大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范围。

  (记者 贾重霄 通讯员 刘全全)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