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吕剧故乡 缱绻乡愁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发源于现东营区时家村,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

  近日,记者从东营区文化和旅游部门获悉,东营区建区以来第一部大型原创吕剧《油城壮歌》已先后两次在胜利宾馆精彩上演,赢得了油城居民的广泛赞誉。“《油城壮歌》这个名字的含义诠释为,‘油’是责任担当,‘城’是家园后方,‘壮’是奋发精神、壮烈情怀,‘歌’是油地一家人为祖国献石油的伟大奉献足迹。”东营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隋红霞介绍,“这部作品聚焦油地融合主题,反映了油地居民鱼水情深、分工协作、共建家园,共同扛起国家能源安全这个历史责任的担当。”

/

  去年以来,东营区将实施吕剧振兴工程作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吕剧文化之乡”建设,唱响“吕剧文化之乡”品牌,走好以吕剧为根脉的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具体工作中,东营区把实施吕剧人才培育工程作为繁荣发展吕剧文化事业的重要抓手,成立吕剧保护传承发展中心,引进专业人才10余名,出台人才成长激励机制,构建吕剧人才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教学新形态,线上推出吕剧“云课堂”,线下积极推动“吕韵沃土深植”公益文化服务项目。截至目前,东营区通过“云课堂”以及社区经典唱段、身体训练、器乐伴奏等课程,培育千余名吕剧爱好者。同时,依托持续开展的“吕剧进课堂”活动,吸引1200余名在校中小学生加入校园吕剧社团组织,5000余名孩子接受了吕剧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去年,东营区黄河中学吕剧戏歌《吕剧之乡唱吕剧》荣获2022年“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集体节目称号。

/

  东营区还牢牢抓住精品创作这个中心环节,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立足本地历史文化,创作出一系列反映地方发展变迁和群众心声的新篇力作。以油地融合为主题,新编创作现代大型吕剧《油城壮歌》、沉浸式情景小剧《华八情》,反映了油地双方共建共荣共享、“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的油地融合发展理念。新创吕剧小戏《情归》,展现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新时代年轻人扎根基层、干事创业,为乡村振兴忘我奉献的精神风貌。引导扶持庄户剧团新编创8部吕剧作品,积极参加全市社会文艺团体优秀作品调演并获奖。这些优秀作品在东营区热演,在弘扬吕剧文化的同时,丰富黄河文化内涵,为油城居民提供了更多优质的精神食粮和文化产品,点亮百姓幸福生活,“精品创作”让吕剧传承更富生命力。

/

  吕剧故乡,缱绻乡愁。群众在哪里,吕剧文化公益演出活动就延伸到哪里。东营区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围绕“文化乐万家”主题,充分发挥“省吕剧院演艺人才实训基地”作用,聘请3名省吕剧院专家、名家为艺术指导,通过定期举办吕剧名家讲座,复排传统吕剧《姊妹易嫁》、《王小赶脚》等曲目,创编《情归》、《醒悟》、《田园情》等吕剧精品小戏,定期开展巡演活动,把吕剧公益活动办到群众家门口,丰富了油地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记者 王敏 通讯员 陈洁瑜 张礼婷)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