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时评】整治“高价彩礼”莫当旁观者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日前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点名“高价彩礼”。专项整治“高价彩礼”,推进婚俗改革,是民之所愿、民之所盼。

  “高价彩礼”严重侵害公民的婚姻自由权,给婚姻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尤以农村更为突出和普遍。乡村文明要“塑形”,更要“铸魂”,破除“高价彩礼”等婚俗陋习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

  整治“高价彩礼”,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媒体责无旁贷。“高价彩礼”的背后有现实利益的诱导,也有攀比心态作祟,更有个别媒体“无意识报道”的误导。《“黄金新娘”出嫁身戴十斤金饰》等“炫富式”的信息充斥网络,轮到自家办喜事时,有些人就不愿意“简单一下”了。毕竟儿女结婚是人生大事,即便“打肿脸充胖子”,苦也就苦一回。更何况当一些网友跟风发表“没钱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类似评论时,“酸葡萄”心理激发了更多人的“羡慕与盲从”。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有人为了博取流量,肆意捏造“1888万元天价彩礼”的谣言,造成舆论失序,更应成为媒体引导的重点。

  整治“高价彩礼”,要牢牢抓住年轻群体。年轻人作为移风易俗的直接受益者,相较于老一辈来说,更敢于对传统婚姻陋习说“不”。抓住了青年人这一关键群体,实现情感共鸣、价值共振,受益的不仅是这一代,也会为下一代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整治“高价彩礼”,党员干部要作出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党员干部家庭,不仅要用党纪、规矩和文明行为规范约束,更应主动担当,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作出表率,成为社会榜样。各级党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提醒,避免党员干部因为家有喜事而“得意忘形”。

  整治“高价彩礼”,要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作用。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要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推广移风易俗文艺作品,营造抵制“高价彩礼”的浓厚氛围;要围绕移风易俗专项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搭建起“公益红娘”“红白理事会”等平台,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性便利;要发挥致富带头人等榜样作用,让讲文明树新风有参照、有引导,在润物无声中成风化人。

  整治“高价彩礼”事关家庭幸福、社会稳定。近日,东营市文明委印发《关于推进婚俗改革持续深化移风易俗的工作方案》,号召各方齐抓共管,因地制宜,为随礼“限高”,提倡“零彩礼”,让彩礼回归民俗本意,需要久久为功,也需要人人参与。

(余俊)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