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干 事争一流|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工作专班:着力培育盐碱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春意萌动,万物复苏。在省黄三角农高区内,盐碱地试验田春耕备耕工作有序展开,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忙碌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这个春天捷报频传。

  保障中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近年来,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工作专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改革创新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科技引领支撑盐碱农业发展,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聚焦盐碱地现代农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整合国内优势科技力量,通过院地合作融合、协同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平台功能完善提升、产业化项目快速落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发展结构多元的“集团式”农业技术创新平台,经过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驱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路子。

  近年来,省黄三角农高区将创建国家盐碱地创新中心作为扛牢盐碱地综合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战略使命任务的重要抓手。专班根据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要求,科学谋划发展布局,组织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院所力量编制国家盐碱地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以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发展盐碱地现代农业为核心使命,以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为重点任务,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3个领域,建设盐碱地生物育种研究中心、盐碱地综合利用研究中心、盐碱地生态化高值化利用研究中心等功能板块,着力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高新技术创新高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机制创新试验场、盐碱地农业产业策源地,为我国盐碱地农业发展提供平台、人才、技术及产业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提供科技供给。2022年12月30日,科技部批复建设国家盐碱地创新中心。

  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工作专班坚持平台、人才、项目、产业一体化推进,集中攻坚技术创新中心科院体系建设。完善示范平台体系,立足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在完善已有的新一代智能农机、农业益虫、育种加速器、藜麦资源、迁飞害虫雷达预警与阻控、生物技术、盐碱地定位观测试验站、种植制度长期科学观测试验场等8个科研平台的基础上,新开工建设了盐碱地生物资源与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盐碱地育种标准化鉴定平台、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等7个科研平台和2000亩中重度盐碱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专班积极转变盐碱地综合利用理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培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由单项治理技术向技术综合集成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生态智慧农业转变。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因地制宜、适地而用,实行盐碱地“三级利用”,即轻度盐碱地重点示范发展粮油和饲料粮产业,中度盐碱地重点示范发展生态草牧业、中草药产业,重度盐碱地重点示范开展植被修复,涵养生态,为全国不同类型盐碱地及中低产田改造提升提供示范借鉴。

  专班按照培育企业、发展产业的目标来系统设计实施科研项目,以平台汇聚人才和高端要素,以人才、项目、平台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托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孵化培育盐碱地特色种业、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农业智能装备制造、生物技术与制造和农业科技服务业为重点的5大盐碱地特色产业。依托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发展五大盐碱地特色产业。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是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工作专班一直努力在路上。

(记者 张振)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