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在行动|节后求职 这份“避坑指南”请收好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春节过后,想找工作的刘先生(化名)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一条让他颇为心动的招聘信息,其中“高薪急聘”“学历不限”等字眼十分诱人,于是便联系了该公司招聘人事小王(化名)。小王告诉刘先生,他们公司不要求学历和工作经验,但是上岗之前要进行统一的培训和体检,结束之后就能正式上岗。而且培训期间,也算入工作时间,也会发工资,并表示让刘先生尽快考虑,公司招聘快结束了。当刘先生问公司地址和面试时间时,小王回答公司需要缴纳了费用之后,优先安排面试培训,然后就可以入职。体检也会等过两天统一安排。刘先生求职心切,先后向“人事小王”转去报名费、体检费等共计8900元。几天后没有收到公司的消息,刘先生联系小王得知,该岗位求职人数较多,再过几天一定有刘岗位。又过了几天,刘先生发现自己被拉黑了,才意识到被骗,于是赶忙报警。

  每年春节后都是求职黄金季,是求职者找工作、跳槽的高峰期,如果准备开始新的职业生涯,千万擦亮双眼、提高警惕,请收好这份“避坑指南”!

/

  “交费”需谨慎

  提防黑中介骗取中介费。不少求职者找工作心切,相比于传统招聘,网络招聘平台的便捷性更高,但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存在着“黑中介”的可能性。这些“黑中介”往往收取高额中介费,却找借口拖延或直接不履行合同,以种种名义推脱,不能及时为求职者找到合适的工作。

  提防不良培训机构骗取高额培训费。某些招聘公司实为“培训机构”,他们以“面试”为幌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诱导求职者报名参加上岗培训,并要求缴纳高额培训费,购买培训资料、光盘等。但这些资料却与入职考试毫不相干,最后以能力不达标等借口,要求求职者另找工作。

  提防非法招聘公司骗取押金保证金。无论是“抵押金”“风险金”“保证金”,还是“入职费”“服装费”“介绍费”……当被承诺或被暗示“交了费就包入职”时,极大可能就是遇到骗局了,在求职者交费后,骗子要么找借口不安排工作,要么就直接人去楼空。

  “入职”要谨慎

  谨防误入问题公司。有些公司看上去很正规、高大上,但却干着非法集资、传销,甚至诈骗等违法犯罪的勾当。不少求职者因一时误入这样的公司,受不良环境和高薪诱惑等负面影响,或者抱有侥幸心理,即使发现公司涉及违法犯罪活动,他们也选择继续参与“工作”,成为犯罪链条的底层执行者,跟着公司干着违法的事情,最终同样会被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甚至在警方查处这些问题公司时,现场还有正在面试应聘的求职者,直至老板、经理被抓后,这些应聘人员才明白自己差点“中招”。

  远离传销。传销公司一般先安排求职者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然后公司让求职者交纳一定的提货款,再让其哄骗他人。受害者上当后骑虎难下,只能白搭一笔钱。求职者要了解传销特征:“入会”时告诉你职责之一是发展更多的人;交纳昂贵会费;“工作人员”情绪激昂等。如果识别出传销,应立即停止打工,及时报警。

  谨防陷入境外诈骗窝点。不要轻信境外高薪务工等招聘话术,否则极有可能陷入不法分子的圈套,被胁迫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甚至被非法拘禁、遭遇毒打。

  外地上岗信息要核实。对中介机构提出的“为外地企业或总公司某某外地分公司招聘”消息,要保持清醒,多方核实。

  做家教确保人身安全。一些不法分子以高薪聘请家教、秘书等名义,瞄准涉世不深、求职心切的大学生。一不小心落入陷阱后,容易危及人身安全。广大求职者要增强分辨能力和防范意识、法律意识,不贪小便宜。青年学生外出要结伴,坐车要记车号。常与家人和朋友、同学保持联系,准确告知家教或工作地点。

  牢记莫“中招”

  不少招聘诈骗都利用了求职者求职心切、渴望高薪的心理,对于求职者而言,应该怎么做?

  求职者需警惕低门槛且高薪的职位,尤其要谨慎看待招聘信息中出现的“月入过万”“高薪日结”等词汇。需尽可能了解清楚公司情况,例如选择求职中介机构时,先看该职介中心是否有《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权威平台,查证公司信用信息,实地考察公司所在地。在签订就职培训等合同协议时,要清晰了解协议内容。

  拒交各种押金、保证金、培训费。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支付押金,称以此“保证”学生按要求上班,并答应在打工结束后归还,可结算工资时,保证金却不见踪影。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求职者遇此情况应拒交并举报,以确保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特别注意的是,招聘单位培训本单位职工也不准收取培训费。正规企业岗前培训,都是免费或带薪的,劳动合同法也对企业培训、培训费及服务期有所规定。

  签订书面协议要慎重。有些单位拒绝与求职者签订书面“协议书”,导致求职者劳务费无处可讨。有的单位协议里自己的权利很多,给求职者的权利很少,这样的协议要谨慎对待,要求其权责明确。求职者在入职前,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权责明确的书面协议。

/

  温馨提示:广大求职者在网上获取招聘信息和求职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官方、正规的网站,投简历时注意查询招聘公司的相关信息,对其真实性进行判断,以免泄露个人隐私而导致损失。年轻人向往不受约束、轻松高薪,无可厚非。但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求职时应多方了解、咨询,避免“馅饼”变“陷阱”,不要给不法分子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记者 李萍)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