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看发展|硕博生变身“庄户人”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春节前后,利津县盐窝镇七龙河碧桂园智慧农场项目的负责人孙筱和她团队的小伙伴们都在忙碌着。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孙筱,正带领着农业科班出身的4位90后硕士商量着今年农场的种子选育计划。去年,他们农场第一季的水稻亩产达到了1200斤,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0斤。今年,他们希望经过精心选种,让产量实现新突破。

  这个学历水平硕士及以上、平均年龄不到29岁的青年人才团队是怎么来到黄河岸边的盐碱地成为“庄户人”的呢?去年4月碧桂园农业与利津县政府完成签约,计划总投资1亿元,在七龙河区域建设万亩智慧农场,包括现代化农机、物联网应用、智慧农业等,覆盖从土壤、种植到生产流通的全过程。作为项目负责人,这位85后清华博士便带领4个人的团队扎根利津。

  “是利津优越的人才保障服务给了我们强大的底气。”利津县为孙筱团队提供了一套设施齐全的公寓作为办公场所,保障他们快速开展工作。进行土地流转时,部分村民因担心失去收入来源积极性不高,规划的农场土地无法连片成块,影响机械化无人种植。利津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和孙筱团队一起深入田间地头,讲政策、做宣传,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6800多亩土地流转,赶上了农时。

  2022年,七龙河碧桂园智慧农场种植的3500亩水稻、2500亩玉米喜获丰收,这支青年团队在盐碱地里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为何初出茅庐的他们比当地的“老把式”种的地还好?根本原因就在于科学种田。针对农场土地盐碱化问题,他们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等研究院校合作,对农场土地进行科学管理及改良,降低土壤盐碱化,并与华南农业大学课题组等科研团队联动,参与耐盐碱大豆等作物的种业繁育。

  一个地方对青年人才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关系到区域的发展。近年来,利津通过“凤凰城引才计划”“职选利津”等青年引才活动,大力引进高学历大学生来利津就业创业,近3年已累计引进硕博士毕业生271人。以广聚青年人才作为扩大人口规模、提升城市能级关键抓手,深入实施人才净流入计划,力争两年内实现人才净流入。

  为了让青年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利津聚焦青年人才急难愁盼问题,出台一揽子实打实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安居工程,通过政府筹建、企业共建等方式建设了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帮助青年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贴息贷款……一系列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强化各项保障的务实举措,为优秀青年人才成长搭建起广阔的舞台,利津越来越成为人才荟萃、要素集聚、业态繁荣的创新创业热土。

(记者 张振)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