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品年味|传统非遗赶“时髦” “线上传艺”年味足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近日,在广饶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官短穗花鼓传承基地,短穗花鼓传承人张兰青正在通过直播的形式,演出短穗花鼓节目,年味弥漫在直播间内外。连日来,广饶县将短穗花鼓、孙斗跑驴、高斗葫芦雕刻等精彩的非遗内容,通过短视频和公众号等渠道进行“线上传艺”,在春节期间播出,让更多人在家也能感受本土非遗项目,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

  “陈官短穗花鼓起源于明清时期,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起初只是祖辈们讨饭的一种营生。后来,经过不断地加工提炼和创新,并吸收戏曲等其他的一些表演形式,这门艺术更加耐看。”张兰青介绍说,“短穗花鼓的独特之处是用鼓锤下面的疙瘩来击鼓,不学上三年五年是打不到这个鼓的。”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这一民间艺术,张兰青将短穗花鼓技艺引入校园,免费向学生们传授。张兰青的学生牛一帆告诉记者,她从四岁开始学习打鼓,已经学了14年了,参加的演出有300余场。“学习短穗花鼓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更多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这一民间艺术传承下去。”牛一帆说。

  这段时间,张兰青还录制了许多课程视频,借助短视频平台播出。“以前都是在舞台上表演,表演完了就下场,很少有机会能聊一聊短穗花鼓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现在通过线上平台,可以向年轻人更充分地讲述短穗花鼓的故事,让他们有兴趣了解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它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张兰青表示。

/

记者手记

  陈官短穗花鼓,这项起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艺术,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而今赋予了新的表演内容与生机活力,极具民间文化特色和时代风韵。民间艺术本身源于生活,通过“线上传艺”,能让更多人熟悉这项非遗文化,也让它焕发新的光彩。

(记者 关晨歆)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