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潮涌黄河口 奋楫扬帆再出发——2021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2021年是东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0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营视察,对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盐碱地综合利用、南展区搬迁改造和基层社会治理、保障能源安全等工作给予肯定并作出重要指示,为东营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一年来,全市以“走在前、作表率”的境界标准推进改革,以“关键一招”破局开路,全面落实上级改革部署,纵深推进“九大改革攻坚”,以体制机制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省112项要点任务全部完成,形成制度成果180余项,120余项改革经验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获评“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入围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我市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质加速,金融生态加快回归,市域社会治理走在全国前列,“十四五”发展和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看,东营改革之路正走得步履稳健、足音铿锵!

全链条,全过程,改革落实聚合力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亮眼的改革创新成效,来源于常抓不懈,来源于统筹谋划,全市上下围绕一个目标拧成一股力量,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坚持统筹谋划,压实主体责任。我市将省要点任务全部纳入市委“1+499”工作体系,构建起市委深改委、六个深改委专项小组、九个改革攻坚专项小组联动的“1+6+9”工作推进体系。实行市领导领衔和“定期调度”改革工作机制,16名市级领导领衔的21项重点事项全部完成;召开市级改革专题调度会议10余次,其中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召开改革攻坚推进会议,集中调度改革工作。实行改革工作定向约谈机制,对任务进展慢、落实质效不高的部门、县区(开发区),实行“业务科室长”“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分级约谈。

坚持系统集成,提升改革效能。我市抢抓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以系统思维、集成观念谋划推进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层次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强市建设开局良好。同时,选取县区作为系统集成改革试点,实施“集成改革创新”三年攻坚行动,推出4大领域集成改革事项16大项、52小项,“综合查一次”集成改革、新生儿出生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件事”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坚持严督实导,确保改革落地。我市实行“线上+线下”双线调度改革机制,完善市重点工作指挥平台(手机APP),每月通报情况、挂牌督导推进。实行改革考核日常积分机制,开展全市改革攻坚“四比四看”活动,日常考核全部量化积分并反馈单位,持续传导压力,倒逼任务落实。实行改革激励机制,将改革攻坚纳入全市“大竞赛大比武”评选表彰,2021年对3个集体、9名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坚持典型引领,打造改革品牌。我市实行改革典型联合育推机制,搭建“信息线索追踪——经验挖掘提升——典型培育推广”一整套流程,联合部门推出改革典型60余个。实行联合宣传推介机制,召开“展望十四五”全面深化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开展“双十佳”改革案例评选,联合宣传部门开展“改革集中宣传月”活动。

明方向,有特色,高质量发展增优势

实现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是动力源泉。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东营向着难点进,朝着深处改,制度红利加速释放,改革效应日渐凸显。

周广学/摄

——我市在沿黄九省区中率先编制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及9个专项规划,中央《规划纲要》单独或直接体现东营元素58项,获评“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黄河口国家公园正式获批创建,超额完成沿黄生态长廊建设任务。

——我市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形成“一产业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创新发展格局。开展种业创新行动,繁育耐盐碱功能粮食、牧草、经济作物等新品种209个,在盐碱地现代种业、农业绿色生产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我市支持胜利油田开展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研发,累注二氧化碳43万吨、增油10万吨、封存二氧化碳40万吨。

——我市深入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市财政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新一轮技改,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幅连续6个月位列全省第1位,建成全国首个“5G+”智慧化工园区,6大产业15条产业链全面建立“链长制”。

——我市深化资源要素领域改革,获批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完成首宗附带生态产品保护和修复条件的土地出让交易。完成全省首例通过水源置换进行的区域水权交易,为我省区域间水权交易提供路径参考。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工业用地100%按照“标准地”出让。全市涉农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宅基地联审联办机制。

我市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全省发展大局,谋划实施了一大批具有东营特色优势的改革事项,为东营市高质量发展增创了优势、拓展了空间,全力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立机制,破壁垒,优化环境提效能

体制机制创新是事关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市以改革创新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提供最强大动力。

资料图

原来必须跑到市里占用一天时间才能办完的教师资格现场认定,现在在家门口的“政务晓屋”只需5分钟就能远程完成;通过企业开办“智能审批”系统,银行网点变身微型政务服务大厅,办理金融业务的同时就能完成营业执照打印及电子营业执照下载,申请准备时间由3天压缩为10分钟,审批时间由1个工作日压缩至1分钟……

让效率跑起来,打造高效便利的营商环境,实现企业投产达效及群众办事便捷化,是东营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主动站位企业和群众需求侧的生动注脚。2021年,我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推动219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开展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集成改革,推出企业106项、个人11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极简办、集成办,实现与8省21市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为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基础上,完善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公司+基金+专业团队”管理运营模式,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共设立运营公司32家、总规模34.6亿元的产业基金11支、专业招商团队19支。高质量建设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建成跨境电商园区4个,2021年1至11月份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87.2亿元,“世界入海口城市发展论坛”纳入外交部“一省一策”。我市还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落实省金融支持东营高质量发展机制,推进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出清见底。

为进一步破除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我市先后完成公共文化、生态环境等4个领域市与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构建部门整体绩效指标体系,实现市直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全覆盖;超额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年度任务,任务完成率居全省前列;组建黄河三角洲军马场实业投资集团;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3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5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疏堵点,解难题,聚焦民生增福祉

改革是路径、是手段,最终目的在于让老百姓从中获益。

2021年,东营市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为了这一称号,我市持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乡三级实体化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实行市域统筹、融合运行,市域治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民警和东城街道网格员组成“流动普法宣讲队”,到社区开展宣讲活动。(资料图)

让教育更优质、医保更有成效!我市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动门诊慢性病医保服务向基层延伸,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工作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作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正式招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挂牌并招生,逐步构建起东营市高等教育的完备体系。我市还全面完成市县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全市社会保障标准稳居全省前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社会救助改革、无内涝城市建设等多项经验在全省推广。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新媒体中心,5个县区融媒体中心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制定市属文化企业“双效”考核评价办法,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省“十强”产业考核中列全省前列;建成东营文旅大数据平台,出台文艺评价激励制度,《追光者》入选国家文旅部第二届音乐剧展演剧目;建设黄河流域首家地市级生态文明专业研究机构——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为加快我市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我市出台全国首个全域生态保护修复地方性法规《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与已出台的4部法规搭建起具有东营特色的生态保护立法体系;出台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建立界别委员全员参加专委会等制度文件。

一系列改革举措精准出击,解决了我市群众“急难愁盼”,切实提高了民众幸福指数,让“生活在东营就是幸福”成为东营响当当的名片。

深化改革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我市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聚焦落实省委“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以更高标准谋划改革工作,以更大力度抓实改革举措,推动全市改革工作走在前、作表率。

(记者 郑代玉 通讯员 耿勇滨 房燕)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