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丨山东“三年行动计划”:先行区建设和黄河国家战略深度融合

  周学泽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赋予山东半岛城市群发挥龙头作用的重大使命,国家又为山东量身定做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一重大战略布局。

  1月3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值得关注的是,在该计划中,先行区建设和黄河国家战略深度融合。

  《三年行动计划》总体要求是: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心任务,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三年行动计划》强调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这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山东加强“龙头”建设,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与国际竞争力,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系统。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

  与此同时,《三年行动计划》也强调“龙头”与“腹地”共振,要求深化区域交流合作。《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加强沿黄地区交流合作,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建立完善沿黄城市群战略合作机制,加强与中原、关中等城市群协作发展,探索“共建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建设沿黄达海大通道、现代产业大走廊。发挥黄河流域“出海口”和开放门户作用,深化沿海港口与沿黄内陆港合作,完善黄河流域海关关际一体协同机制,创新“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物流监管模式。发挥日照港和瓦日、新菏兖日“一港双通道”比较优势,打造黄河流域大宗商品进出海骨干通道、陆海联动转换枢纽。依托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行政审批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物流运输服务一体化建设。

  先行区建设和黄河国家战略“融合”发展,其实并不出人意料。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二者都要求“高质量”;其“绿色低碳”和“生态保护”也有一致性。

  从地域空间来看,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到“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这是山东“战略位势”的提升。

  《三年行动计划》不但注重“东西向”黄河流域九省区合作,而且注重“南北向”与京津冀和长三角甚至粤港澳的合作。《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深化全方位多层次区域合作。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吸引集聚央企、院校总部及分支机构,服务和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主动对接长三角产业和创新梯次转移布局,借力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扩大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完善鲁港、鲁澳、鲁台合作机制,办好鲁台经贸洽谈会,推进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深化在“一带一路”建设、金融、贸易、文旅、会展、物流、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交流。

  《三年行动计划》不但注重与黄河国家战略的融合发展,而且注重与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重大战略的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版。支持自贸试验区探索更多首创式、差异化、集成性制度创新,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欧投资协定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绿色低碳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探索建立碳排放标准、碳评价制度,推动低碳产品认证。实施绿色低碳领域制度创新成果培育计划,优先向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等区域复制推广。

  高标准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全面提升区域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发展“四个中心”建设水平,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在能源等领域贸易投资合作,加快推进上合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做大做强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量级,加快上合特色项目集聚。

  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区域协作,是以“自强”为基础的。为此三年行动计划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全国区域创新中心”“纵深推进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聚力用好‘关键一招’,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等多个方面加大“自强”。

  在科技自强方面,到2025年,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左右,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人才集聚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到2025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左右。这些振奋人心的目标,让人充满期待。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