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必昌市长在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22年工作回顾

/

  东营日报12月27日讯 陈必昌市长在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市第九届人民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四个高”和“两个高于”,创新实干、事争一流,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一)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奋力交出优异答卷。扛牢生态保护之责,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进入正式报批设立阶段,修复湿地1.5万亩,生态补水1.9亿立方米,6161公顷互花米草深度治理进展顺利,海洋生态加快修复;在全省率先制定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意见,开工建设全省规模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取得重要成果,建成山东生态文明学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扛牢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之责,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5.5万亩、大豆单作16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创建顺利,黄河三角洲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正式运行,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启动实施。扛牢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之责,胜利油田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启动建设,胜利油田原油库、中海油原油储备基地等项目建成投用;渤中海上风电A场址项目发出全国平价海上风电第一度“绿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新增并网150万千瓦。扛牢安居富民之责,黄河南展区龙居社区三期搬迁入住,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164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70个,建成完整社区20个,规范提升农村示范社区23个,建成山东幸福家园社区学院,杨庙社区入选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13552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

  (二)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经济运行克难稳进。通过每月调度经济运行、每季度召开企业家恳谈会、逐一走访骨干企业、常态化落实企业难题收集办理机制等措施,系统研判行业共性问题,靶向解决企业具体困难,全力推动经济持续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中上游。预计,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1153个、专项债项目130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10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全力打好政策“组合拳”,全面落实上级政策清单,出台两批市级“政策包”124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30条、支持企业上市挂牌10条等系列政策,全年累计退税、减税、缓税、降费88.1亿元。全力扩大消费需求,累计发放消费券6600余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左右。

 (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发力主攻链条经济,优选7个重点产业18条产业链,绘制产业图谱,精准补链延链强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84个,威联化学200万吨/年PX二期及250万吨/年PTA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加快突破新兴产业,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先进碳材料产业集群新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三大风电产业园之一,新建5G基站2019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30%。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加快壮大现代农业,东营区获批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广饶县创建成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强县,黄河口滩羊产业园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黄河口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达到3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96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入选首批“好品山东”品牌7个。出台“人才新政40条”,新引进高层次人才330人、大学生2.65万人。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动力活力不断增强。突出重点领域改革,148项重点改革任务、383项“十大创新”任务扎实推进,医保支付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深化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推出200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创新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共享规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顺利完成。在全国率先探索解决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油气矿业权重叠问题,在全省率先完成海岸建筑退缩线划定。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和品牌海外推广活动,预计外贸进出口2600亿元,增长26%。制定全国首个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指南地方标准,组织开展央企省企东营行等活动,招引内资突破700亿元,预计实际使用外资8亿美元。成功举办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

  (五)城乡建设全面提速,区域发展融合共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编制,“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启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等重点片区改造有序推进,苏州路等22条道路贯通,运行30年以上的燃气管线全部完成改造;持续改善城市环境,出台东营市湿地保护规划和中心城湿地保护规划,新建公园游园11处、绿道35公里;切实加强城市治理,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智慧城管实现“一网通管”。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农村公路230公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6%,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2个片区创建为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突破重点项目,津潍高铁东营黄河公铁大桥开工建设,东青高速改扩建工程全线开工,东营港10万吨级进港航道、4个10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和广利港2个1万吨级风电设备泊位加快建设,小清河复航工程在全省率先达到通航条件。围绕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油地协力推进产业发展等重点事项;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支持黄三角农高区高质量发展,完善支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利津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六)统筹发展和安全,“一排底线”全面巩固。着力强化疫情防控,在动态清零阶段,坚持市县、油地一体指挥,突出以快制快,采取精准举措,高效处置突发疫情;中央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后,及时把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着力强化安全生产,接续开展“除隐患、保平安”等一系列综合整治行动,突出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着力强化污染防治,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在全省率先构建“四长”联动治理河湖新模式,9个国控断面全部消除V类水体,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和国家“无废城市”试点扎实推进。着力强化平安建设,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

  (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持续进步。15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任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补助、9类困难群众救助等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工伤保险待遇实现“十八连增”,社会保障水平保持全省前列。“惠东保”参保50.9万人,获批全国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急难救助帮扶体系,设立“救急难”专项基金。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增加学位1.9万个;新建改扩建学校食堂21所,增加餐位2.3万个。市人民医院与山东省立医院启动第三轮合作共建,市中医院与省中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与齐鲁医院开展首轮合作共建,市传染病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建成投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市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开工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一件事”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推出大型纪录片《大河之洲》等精品力作,广播剧《守望黄河口》获全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非遗在社区”全国试点通过评估。

  (八)坚持忠诚干净担当,自身建设切实加强。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政府自身建设全过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9件、政协委员提案377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统筹督查增效和基层减负,不断改进文风会风,持续压减“三公”经费。

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

  东营日报12月27日讯 陈必昌市长在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关键一年。做好2023年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部署,坚持“四个高”、“两个高于”工作要求和“六个争一流、走在前”奋斗目标,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重点工作,突出推进产业转型、能源安全、生态保护、安居富民重大任务,做足做好东营特色文章,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打造东营样板,努力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发挥特色优势,创造性开展工作,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东营新实践。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保障黄河安澜,着力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着力加强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着力加强安居富民工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打造特色生态城市升级版,努力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走在前列。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石油资源型城市二次转型,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努力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作出示范。必须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救助困难群众,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坚定不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坚决守住守牢“一排底线”。必须坚定不移坚持高点定位、高端规划、高位推进、高新突破,做到“两个高于”,创新实干、事争一流,奋力夺取事业发展新胜利。

2023年重点工作

  东营日报12月27日讯 陈必昌市长在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23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

  (一)聚焦扩大内需,聚力推动经济增长取得新突破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要深入对接省“三个十大”行动计划,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全力实施好总投资5608.9亿元的336个省市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坚持高质量招商引资,常态化走出去、精准化引进来,力争全年新签约内资项目330个以上,实际使用外资8.5亿美元。紧盯国家政策导向、投资方向,针对性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大力提升项目总量和质量。

  持续促进消费恢复。要完善促消费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推动批零住餐等接触性消费加快回暖,培育直播电商、首店经济等消费新热点。加快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完善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坚持扩大消费与发展服务业协同推进,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发展商圈经济、平台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在城市更新中引进优质商超、家政、养老托育、再生资源回收等生活性服务业态,打造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持续强化助企服务。要认真落实系列惠企政策,多渠道解决企业难题,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支持企业开拓市场、降本增效。深化政银企合作,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深化银担合作,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开展企业上市培育行动,力争更多企业挂牌上市。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升规上限纳统,力争全年培育“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企业70家。支持油田改制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深入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

  (二)聚焦动能转换,聚力推动产业升级取得新突破

  突出创新驱动。要坚持“三个第一”,迭代升级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东营科教园区“两个创新中心”,聚力培育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黄三角农高区、东营高新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四个创新高地”,布局发展河口绿色新材料片区、垦利生物医药片区、广饶橡胶轮胎片区、利津特种材料片区“四个特色创新片区”,着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加快打造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稀土催化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研发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攻坚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750家、1400家。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主导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创建自主品牌。着眼打造黄河三角洲特色人才集聚高地,认真落实和优化提升“人才新政40条”,新引进大学生3万人以上;发挥油地校融合优势,推动建立全国油气能源人才技术大市场;积极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人才发展友好型城市。

  突出链条经济。做细做实18条产业链“链长制”,持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力构建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实施中化集团山东化工原料基地、中金岭南有色金属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等重点项目,巩固石化、有色金属、橡胶轮胎、石油装备、造纸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实施玖德绿色新材料综合利用一体化、富海聚酯包装材料等重点项目,做大做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推进实施渤中海上风电E和G场址等项目,探索推进多元储能,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推进实施金雷科技等重点风电装备项目,加快打造千亿级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推进实施胜利石化总厂电解水制氢、储能锂电池电芯生产基地、中国商飞东营基地地面验证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突破锂电池、氢能、航空航天等产业。

  突出数字经济。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产业数字化,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年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试点示范40个以上,力争打造10家“晨星工厂”。聚焦数字产业化,全面开展“工赋东营”行动,争创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5个以上,新增接入“云帆”平台企业100家,推动黄河三角洲未来数字智谷等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增长20%左右。加快华东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建设。新建1700个5G基站,基本实现5G信号农村全覆盖。布局建设鲁北地区最大的算力中心。

  突出文旅融合。按照“一园、一城、一廊、一带”总体规划,充分发挥黄河口国家公园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增效,加快建设文旅新城。加力开展文旅招商,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打造文旅引爆点。整合提升现有景区景点,开展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等示范创建。加快推进温泉资源开发利用,着力发展温泉休闲游。开展“沿着黄河来旅行”、“周末请上车”等系列主题活动,扩大旅游影响力。扎实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东营段)建设。推动设立黄河文化研究院,深入挖掘和传播黄河文化,高水平创作一批文艺精品。

  (三)聚焦城乡融合,聚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

  发展高质高效农业。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2万亩以上。全面实施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支持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积极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条,“一业一策”提高黄河口滩羊、大闸蟹等特色产业精深加工和冷链仓储物流能力,支持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做精做优、农村电商做新做活。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等项目,推广农业综合节水和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多渠道宣传推介“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全年创建45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新改建120公里“四好农村路”,建成100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中心镇、重点镇发展壮大,有序引导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入推进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港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依托仙河镇规划建设高品质临港配套基地。稳步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实施32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完整居住社区。

  (四)聚焦动力活力,聚力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以更实举措推进重点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国资运营效率、国企核心竞争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加强财源建设,精准科学组织收入;优化财政支出重点和结构,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稳步开展全市水权交易改革试点。支持供销社持续深化改革。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巩固拓展“双减”成果。深化“三医联动”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以更高水平扩大开放合作。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对接RCEP市场,深化与日韩地方经济合作,深度融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沿黄城市协作交流,积极推动沿黄达海大通道规划建设。稳定和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加快“跨境电商+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融合发展,加大高新技术产品、民生用品和资源能源等进口,推动外贸促稳提质。开展品牌海外推广行动,高标准办好石油装备展、橡胶轮胎展,持续稳订单、拓市场。

  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提升“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服务效能,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下沉,初步建成“无证明城市”。全面落实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优化完善全市企业服务中心体系。深化“互联网+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严格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五)聚焦绿色发展,聚力推动生态保护治理取得新突破

  打好生态保护持久战。高质量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实施互花米草治理、盐地碱蓬恢复、海草床修复等工程,科学生态补水,提高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扎实做好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工作。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治理,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全面深度节水控水。加强滩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范黄河岸线利用项目管理。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严格落实森林湿地长制,加快建设沿黄生态长廊。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深入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实施9.6公里市政道路和385个建筑小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对3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提前2年完成省定“两个清零、一个提标”目标任务。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深化工业、燃煤、交通运输、扬尘等重点污染源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强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持续整治农业面源污染。

  打好降碳节能主动战。出台碳达峰工作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一业一策”推动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实现降碳提质并举。大力优化能源结构,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开发生态碳汇项目。完成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任务,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支持胜利油田、渤海油田提升清洁低碳生产水平,加快实施胜利发电厂10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工程。

  (六)聚焦提质提效,聚力推动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编制完成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中心城控规全覆盖,充分彰显舒朗大气、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色。扎实推进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等片区更新改造,积极推进华山路片区等片区更新改造,完成市体校迁建一期工程。改造南一路等城市道路,实施胜利大街水系、广利河段绿道贯通工程。深入实施城市体检,实现中心城区社区全覆盖。全面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东营区垃圾分类运营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家庭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处置试点。建好用好“城市大脑”,打造一批智慧社区和便民应用场景。

  加快建设重大基础设施。要全力推进津潍高铁东营黄河公铁大桥建设,推动津潍高铁全线开工;加快推进东青高速改扩建、德州路西延暨东津黄河大桥工程;积极推进东营港一突堤铁路专用线、G220东深线改建工程(南外环)、荣乌高速河口支线建设。加快建设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10万吨级通用泊位和集装箱泊位,推进建设广利港1万吨级进港航道。完成胜利机场改造提升工程,优化航线航班。实施中心城区域供水保障、王庄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马新河治理等项目。加快中心城区综合物流园建设。

  (七)聚焦守牢底线,聚力推动平安建设取得新突破

  更严举措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八抓20条”创新措施,常态化落实每月分领域研究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开展“四不两直”督导检查制度,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加强重大安全风险排查研判和监测预警,巩固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成效。接续开展安全生产整治行动,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压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建设更多高水平本质安全企业。

  更高水平推进社会治理。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探索“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谋划打造市平安建设(公共安全)实训基地,持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畅通社情民意渠道,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质效。深入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加快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八)聚焦协同联动,聚力推动区域融合取得新突破

  支持胜利油田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油气开发和新能源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合作、绿色低碳发展、西城更新改造、油田办社会职能移交后续工作等合作事项落实。支持渤海油田加快开发建设。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办学水平,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扩大生源、加快发展。把黄三角农高区纳入全市发展大局,加快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耐盐碱植物种质资源库、特色种业产业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推进黄河流域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创建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深入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行动,引导和支持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集中要素资源,重点培育2—3个具有地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带动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大力支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利津县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对口支援新疆疏勒和协作帮扶重庆酉阳工作。

  (九)聚焦人民福祉,聚力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

  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统筹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支付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加大欠薪治理力度。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制度。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扎实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制度改革,稳步实施长期护理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水平。

  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发展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打造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做强特色多样的普通高中教育,构建适宜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所,扩增学位7290个。新建改扩建学校食堂15所,增加餐位1.1万个以上。着力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提升卫生健康水平。要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加快提升医疗救治能力,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提升县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发展多层次长期照护服务。强化政府兜底保障,推动普惠型养老服务,建成市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依托医院规划建设一批医养结合型康养机构,支持社会力量跨区域、规模化、连锁运营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居家社区综合养老服务水平。

  切实办好民生实事。(1)实施中心城区绿道贯通工程。(2)改善城市水环境。(3)推进老旧小区改造。(4)推进城乡既有建筑保温节能改造。(5)提升“一老一小”服务能力。(6)提升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水平。(7)加强特殊群体救助。(8)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午餐全覆盖。(9)实现中小学教室护眼灯全覆盖。(10)建立120呼救定位系统。(11)增设公共场所心脏除颤仪。(12)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活动。(13)提升社区全民健身服务水平。(14)建立全市应急广播体系。(15)增设电动汽车充电站点。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东营日报12月27日讯 陈必昌市长在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出部署。

  坚持以政治建设引领前行航向。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和市委工作要求,在践行“国之大者”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法治思维提升治理能力。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加强重点和新兴领域政府立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监察、审计监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畅通参与政策制定渠道,让政府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群众愿望。

  坚持以为民初心扛起使命担当。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深化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升服务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能力。弘扬“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大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

  坚持以敬畏之心强化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筑牢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公共资产和公共工程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制度防线,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把有限的财力更加高效地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