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追踪|加大油服产业扶持力度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为,做强做优做大。”东营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正依托石油产业向纵深发展,全市油服企业正通过引进先进技术,逐渐实现自主研发。要想进一步推进我市油服装备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支撑始终是重要一环,需要持续加快扶持油服产业高精尖技术研发。

  在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孙继光提出了《关于加快扶持油服产业高精尖技术研发的建议》后,市科技局高度重视,及时回复,并就相关工作进行研究推进。

  代表建议:加大对油服产业的扶持力度

  市人大代表孙继光在建议中提出,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油服产业扶持力度,特别是高精尖技术的研发。一是持续推进平台建设,牵头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供给;二是主持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核心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等;三是带头加快成果转化和应用,带动产业升级,不断推进油服装备高质量发展。

  办理情况:持续推进平台建设,加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和应用

  收到建议后,市科技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建议办理工作,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协办单位制定落实措施,并将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市科技局督查事项,定期调度进展情况,确保建议落实落地。

  我市坚持创新平台建设,以平台聚集技术、人才、项目、服务等高端要素资源,推动油服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东营高新区建设,东营高新区立足创建以石油技术与装备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开展创新攻坚,成为油地校深度融合、产城融合紧密的产业科技新城。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发展,为补齐高校科教资源短板,市委、市政府与石油大学反复磋商、充分沟通,推动石油大学教科资源在东营有序布局、融合发展。经过积极争取,2021年省政府正式批复,明确胜利学院转设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突出建设石油、化工、机械等专业,为石油装备、化工产业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计划,支持油服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初步构建了以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为龙头、省级平台为支撑、市级平台为基础的创新支撑体系。

  鼓励石油装备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攻关,积极帮助德仕、威飞、新大等油服企业争取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0余项。落实好研发补助政策,2021年为48家油服企业落实上年度企业研发补助市级配套资金280余万元,为42家油服企业争取本年度省级补助金额740余万元。强化创新企业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和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构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格局。

  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优质创新成果落地实施。举办东营市第二届“十校百企”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组织企业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开展校企对接,目前已有14个项目开展实质性合作。举办第二届“创业东营·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第二届油地校融合创新创业大赛等人才创业大赛,组织开展项目推介会,石油技术服务、高端装备、橡胶轮胎、现代高效农业领域的27个海内外优质项目分别与市重点园区、龙头企业进行深入对接与实地参观,为项目下步交流与落地合作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水平举办“十校百企”科技成果直通车、三角洲论坛等产学研对接、学术交流活动,落地转化一批油服产业领域的优秀科技成果;加强油服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依托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争创省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技术经纪职称评审,推动市场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快速健康发展,健全技术转移转化平台,繁荣、规范区域技术交易活动,营造技术转移转化良好生态。

(记者 商雅雯 通讯员 王林 钟若男)

责任编辑:李红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