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终特稿|让改革开放激情永在境界常新——东营市不断扩大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要求我们,既要“以不变应万变”,又要“以变应变”,让改革开放不仅有新作为,而且激情永在、境界常新。

  回望东营这一年,一条主线清晰可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敢破敢立,敢闯敢试,啃下了一批“硬骨头”,破解了一批“老大难”,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的“新成果”——

  获批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在全省率先探索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改革,完成国内首个以黄河水、长江水作为标的的水权交易;发布全国首个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地方标准;获评全国12个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IP)国家示范城市之一……这一次次“破”与“立”的探索,说明了东营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动力活力正加速集聚。

/

勇做改革探路者

  “要用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良性互动,充分释放发展动能。”从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的表述,我们看到东营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勇于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

  改革不是去改变别人,而是进行自我革命,主动应变。

/

朱克民/摄

  过去,因油而生、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东营构建了与石油相辅相成的工业体系,但随之而来的重化工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等问题,却消磨着东营发展的后劲。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刻不容缓。深入推行“链长制”,优选重点产业链“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深入推进“优势产业+人工智能”和新一轮技术改造……东营通过加力新旧动能转换转出新发展空间。

  直面时代课题,破除发展瓶颈。

  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是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城市之一,却长期面临区域间水资源供需不均衡、引黄指标不足、长江水利用低等问题。为此,我市坚持“水权置换”生态资源指标交易模式,在2021年完成国内首个以黄河水、长江水作为标的的水权交易成功案例,形成“水源置换、价水分离”的水资源交易“东营模式”,今年已完成6笔水权交易,共计3200万立方米,为全国区域间水权交易提供了路径参考。

  良好的生态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那湿地、森林,到底有多少产品价值?价值实现潜力有多大?9月27日,我市召开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2020年东营市生态产品总值(GEP)7236.88亿元及其他一系列数值。自获批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以来,我市着力构建全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体系,创新探索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东营路径”。

  改革既要抓大,也要抓小,小改革也能解决大问题。我市聚焦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使改革如和风细雨般深入人心。

  过去,由于医保支付方式过于粗放,不仅刺激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快速增长,也加重了参保人的负担。作为全省最早、全国较早探索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医保支付方式的地市,我市以获批医保支付方式(DIP)改革国家试点城市为契机,以最优方案确定各病种付费标准,由医保基金打包拨付,同病同治、同治同价,既成功化解居民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又有效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2021年全市节省居民医保资金支出超过4000万元,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明显提升,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

  改革的成绩不止于此,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清晰地记录着东营的担当与谋略。迎着难点上、向着深处改,东营450多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落地见效,一大批改革典型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改革创新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

  优化环境敢为先

  “没想到的奖补资金,政府给送来了。政府部门主动上门,能代办的事项直接就代办了。必须由我们办的,一对一指导着协助去办。”位于河口经济开发区的东营市天正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凯军直言“优质的服务让他们来了就不想走”。

/

  “以往申请公积金贷款需要多次提交申请材料、多个部门窗口跑腿,一项政策多处咨询,现在好了,只要跑一个窗口就能完成借款、抵押、登记等全部事项了。”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前来办理手续的群众感慨道。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越来越多企业群众为“东营速度”点赞。

  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凝聚力,也是竞争力、生产力,更是观念理念真心转变的结果。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瞄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强化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综合成本最低、服务效能最佳的城市。”

  今年以来,聚焦营商环境创新提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令人振奋:

  在全省率先制定“一窗受理”地方标准,“一网通办”“跨域通办”服务功能深化拓展,社保、医保、公积金等业务全部实现“一窗通办”;

  建成“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在12个领域形成64个应用场景、169个涉企“一件事”;

  加快建设“无证明城市”,发布“免提交”证照证明事项清单,“区块链+水电气热一件事”“景点身份核验登记”等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场景入选全省试点;

  全市39个乡镇(街道)、1770个村(社区)在政务服务平台开设“网上分厅”,基层便民服务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

  争创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发布全国首个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招商引资标准领域的空白,擦亮了我市招商服务和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营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各种优质生产要素才能涓汇成海,无数创业者的梦想才能拔节生长,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的期盼才能变成现实。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仅厚植了企业生存发展的沃土,也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东营、落地东营。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签约内资项目417个、签约金额2962.23亿元,新签约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77个,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持续扩展“朋友圈”

  11月10日,一场主会场在东营,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越南、澳大利亚6个国家11个城市和省内15市设分会场的大会令世界瞩目。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以“江河奔海·共向未来”为主题,启动世界入海口城市伙伴计划,发布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东营倡议,成为东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联接世界的生动缩影。

  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开放发展中把握战略主动显得尤为重要。我市始终敞开对外开放大门,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省会经济圈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沿黄城市的交流协作,加快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

/

田雨/摄

  笛鸣声声,车轮铿锵。9月19日上午,一列满载着50节集装箱货物的中欧班列,由疏港铁路明集站驶出,经满洲里出境,一路向北,直抵俄罗斯沃尔西诺站。这一中欧班列的成功开行,为我市新增了一条国际贸易大通道,也是我市聚焦“双循环”,扩展“朋友圈”,加速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积极主动“请进来”集聚扎根,已有26家央企、4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我市,前三季度全市实际使用外资6.08亿美元,同比增长21.03%。另一方面,鼓励支持“走出去”勇闯世界经济“大海”,积极对接RCEP市场,对RCEP贸易伙伴出口同比增长57.2%,与世界上22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540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展对外贸易,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1976.5亿元,同比增长33.5%,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全省第4位、第3位。

  高能级平台是对外开放的“主引擎”。我市构建起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综合保税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在内的国家级高能级平台体系,设立了中国(东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放层次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依托临港优势和石化产业基础优势,成为全省首个高端化工和新材料领域“雁阵形”产业双集群开发区。黄河三角洲“人才周”暨省级专家基层行活动、第四届国际三角洲论坛暨盐碱地种业创新论坛、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等一大批高端活动在我市举办,这为东营拥抱世界搭建了舞台,东营城市“朋友圈”也愈加有国际范儿。

  唯改革者进,唯开放者兴。改革开放是东营闯出发展新路的制胜法宝。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东营将继续用足用好这个“关键一招”,当好起而行之的“干将”、开拓创新的“闯将”、克难争先的“猛将”,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活力,在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中迈出坚实步伐。

记者 李怀苹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