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十年来,东营市委、市政府始终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民生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
十年来,东营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9%、93.7%,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社会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十年来,东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连续三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五届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
面向未来,东营将扎实做好安居富民工作,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在新的征程上,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使一切决策和工作满足群众需求、经得起历史检验,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就要办好“了不起的事情”,实现群众“安居梦”。要按照“住有所居,安居宜居”的目标,着力改造老旧小区、棚户区、农村危房,全面提升城乡居民住房及生活环境,让百姓住得安心、住得方便。要重点推进旧城改造,把完整社区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结合起来,与教育医疗资源优化整合结合起来,与公园游园建设、商业网点布局、市政基础配套等结合起来,实现各项资源的高效集成,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就要多渠道促进就业增收,让百姓口袋鼓起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五个振兴”,结合东营特色,大力发展黄河口滩羊、大闸蟹、海参、对虾等富民产业,打造“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品牌,聚力打造沿黄沿海盐碱地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加力培育壮大骨干企业集群,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让城乡群众也有越来越多的就业的“好选择”。要把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全力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全力破解就业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难题。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规模大和特色农业基础好两大优势,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推动全市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就要做好民生兜底保障,让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村路、水、电、气、物流、通信网络。要突出人居环境打造,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面向全市所有行政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让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更加宜居。要坚持医保政策向基层延伸,把医保业务搬到群众获取医保服务的最前沿,进一步完善基层医保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保服务。(赵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