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总院扎实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 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区医院的专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我们这儿搞义诊活动,为我们查体,让我们不用到医院排队等,就能享受到专家高质量医疗服务,真的是很方便。”日前,在河口区六合街道范家村卫生室,前来参加体检的村民高兴地说道。

  三甲医院专家坐诊、网约护士、中药煎煮、社区义诊、远程诊断……近年来,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总院(河口区人民医院)通过“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扩展医疗服务内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下沉基层,让“大病不出区,常见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成为保障河口人民健康生活的“标配”。

/

  推进医联体建设:嫁接优质医疗资源 医技水平快速提升

  近日,河口区104岁的王女士因不慎跌倒导致左股骨粗隆间骨折,经河口区人民医院诊断后需手术治疗。但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加上患者104岁高龄,手术面临诸多难关。对此,河口区人民医院当即决定由市人民医院骨科专家、驻河口区人民医院骨科名誉主任燕树义与本院专家共同参与,手术仅用50分钟就顺利完成,该手术也成为河口区人民医院为高龄老人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首次成功尝试。

  “过去,像这样的患者需要转院到市医院或滨州的医院接受手术。抛开求医费用不谈,单是转运就会给患者的病情带来不小的压力。如今,得益于市人民医院常驻专家的支持,我院成功为患者开展了手术,让患者实现家门口就医,也是我们医院救治能力和水平提高的表现。”日前,在顺利为104岁高龄老人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后,河口区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刘晓龙感慨道。

  过去要到省、市医院看的病,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治好,这是河口区人民医院深入开展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取得成效的生动体现。

  2017年12月,河口区人民政府与市人民医院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河口区人民医院与市人民医院结为医联体单位。自双方合作以来,市人民医院先后有598名专家到区人民医院坐诊、查房、手术、临床带教,专家门诊接诊7980余次,让河口区的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甲水平的医疗服务。

  2021年,河口区人民政府与市人民医院又签署了新一轮深化合作共建协议,并挂牌成立了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总院。目前,医共体总院已实现市级延伸门诊、延伸病房,包括骨科、心血管内科、神经介入、肿瘤科等22个科室专家进驻,通过名师高徒、名誉主任、带教指导、支医帮扶等形式全面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

  同时,在“医联体”改革的加持下,河口区医共体总院还与北京名医专家团、北京安贞医院、省立医院、齐鲁医院、省眼科医院等达成医疗战略协议,让更多国家级、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河口,为患者就医提供更多选择。

  推进医共体建设:整合区内各类医疗资源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走近群众身边,才能走进群众心里。持续深入推进的医联体建设,让河口区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与人员素质有了极大提高,而这些人员与技术也成为了河口区医共体发展壮大的“生长剂”。

/

  近年来,河口区紧抓医疗体制改革的有利契机,不仅将油田移交的河口医院、孤岛医院等17个油田驻河口区医疗卫生机构重新进行融合,组建成了区第二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河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公益性医疗机构,还搭建了由区人民医院牵头,涵盖4家二级医疗机构、6家一级医疗机构、74家村卫生室、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区医共体集团的成立,打破了过去区内医疗机构“油地分治”的局面,解决了区域内医疗机构布局散乱、功能重叠的问题,实现了优化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成立后,依托油地融合医疗机构的区位优势、学科优势,分别由区第二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2个油地融合医疗机构和区中医院牵头建立了老年病与康复专科联盟、妇幼保健专科联盟、中医药+医康养专科联盟3个专科联盟,并建成口腔科、内科、中医科3个共建科室,形成了“1+3+N”的医共体模式。同时,为推动完善医共体内人员柔性流动、双向交流,加强人才培育,作为医共体总院的河口区人民医院选派6名业务骨干担任各分院业务院长,下派帮扶专家11人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共建科室建设,建成了中医科、口腔科等17个特色科室。自2021年以来,累计“下沉”专家339人次,诊治患者4000余人次,开展业务查房320余次,组织基层卫生院选派骨干参与各类进修学习1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水平,实现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同质化。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管好用好医保基金,确保基金安全有效,发挥出基金的杠杆作用,河口区政府将本区居民医保基金整体打包拨付给河口区医共体集团,由医共体集团负责居民医保非联网结算业务(含住院、慢性病)和联网结算业务(含普通门诊、两病、慢性病、住院、核酸检测及异地就医联网费用拨付)。同时,区政府还为医院的医保基金利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基金总额付费政策上实现了突破,即当年度清算总额大于零时,经区政府批准后,结余部分由医共体留用。当年度清算总额小于零时,以2020年、2021年清算额度平均值为标准,标准以内由财政承担,超出部分由医共体承担。

  “医保资金交由我们医院管理使用后,是既利于医院又利于患者的,对我们医院来说,可以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更好地促使医疗服务下沉,从根本上提升医共体内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对患者来说,能减轻患者的个人负担,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总院院长高玉国说道。

  群众共享健康“红利”:家门口就能做检查 看慢病不再两头跑

  如今的河口区,医联体对上嫁接引来高品质医疗资源,医共体对下整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群众看到了多年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小美好”。一个个有力的举措,一点点可喜的变化,落实到百姓的生活里,最终汇成了一句话:看病就医更方便了。

/

  对村民来说,乡医往往是他们的第一接诊人,也是他们最信任的医生。然而,乡医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为村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对此,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成立医共体实训基地,牵头组织乡村医生培训系列活动,培训内容涵盖急救技术,中医针灸、按摩等,目前已完成培训6次,让乡医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河口区有114名乡医,可以说,他们承担了我们最基层的医疗服务需求。”高玉国介绍说。村医水平的提高不仅是医技的提高,也体现在检查水平的提升,过去在区、镇上才能做的检查,如今在村卫生所就能做了。

  “滴、滴、滴”的提醒声,从河口区人民医院的远程心电中心不断传出,系统新收到一份心电图需要判读,临床功能科主任杨顺香急忙前去查看,并将诊断结果反馈给提出申请的卫生所。“像这样的心电图判读申请,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收到60多例。如今通过培训,我们的乡医都会做心电图了,他们做完后将结果上传给我们,由我们出诊断报告。”杨顺香说道。

  据介绍,医供体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于今年5月正式启用,全区86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了远程心电系统,覆盖率100%。基层医疗机构上传的普通、疑难心电图可在30分钟内发送报告,急症心电图可在10分钟内发送报告。

  “家门口就能做心电图检查,对居民来说不单单是方便了检查,更是让患者能在第一时间检出病症、得到救治。”杨顺香介绍说。近期,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总院就成功救治了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该患者因自感胸闷不适,去村卫生室检查心电图,上传以后,医供体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迅速判定是急性心肌梗死,启动危急值上报流程,120及时接诊,医院开通胸痛患者救治绿色通道,“患者到达急诊时已经出现休克症状,生命垂危。我们立即对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介入手术,及时开通了堵塞血管,患者转危为安。”杨顺香说起前段时间的这段“生死时速”,仍然有些惊心动魄。

  而在影像会诊中心,同样也是一片繁忙。“当分院影像科有会诊需求时,就会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安排会诊,并承诺急会诊30分钟内出具报告并回传,非急诊2个小时内出具报告并回传。如果遇到的是特殊病症,如肿瘤患者等,我们还会电话通知各分院影像科,让患者来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影像会诊中心CT室负责人刘建华表示。

  影像会诊中心成立于2021年12月,医共体内部的18名诊断医师由中心统一排班,解决了诊断医师不足的问题。中心配备核磁、CT、DR、数字胃肠机等大型医疗设备,北京、济南及市级医院知名影像专家定期来区人民医院坐诊,能够满足不同的影像诊断需求。截至目前,中心已开展会诊2452人次。

  今年以来,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总院不断提升与各成员单位间的信息互通,通过建成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6个共享中心,实现全区5家二级医院、120余家镇村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一张网全覆盖。目前,已为区域患者提供远程就医服务3000余人次,节省开支4万余元,有效提高了基层卫生机构的病患检出率,方便了县区周围群众就近就医,大大提高了本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

  类似的医疗红利不仅体现在就诊的便捷上,还体现在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推出的“送药上门”“护士进家”等多项便民服务上。河口区人民医院也成为河口区首家推行“网约护士”的二级医院。

  “现在买慢性病的药太方便了,原来只能去河口区人民医院取药。现在家庭医生直接把药送到家,方便了我们这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也给孩子们省了好多麻烦。”新户镇丁家集村的王学枝感激地说道,她手里拿的是河口区医共体中心药房启动运行后,新户中心卫生院太平分院送上门的急需药品。

  以前,河口区各基层卫生院药品采购品种单一、种类不全,导致基层居民买不到所需药品,买药只能“往上跑”。今年7月,河口区医共体中心药房统一了用药目录,在医共体中心药房的支持下,各乡镇卫生院的药品采购品种上升到1500余种,大大提升了药品采购的种类。通过中心药房药品目录采购到了供货短缺、群众急需的药品,并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送药上门”,方便了困难居民、慢性病患者的就近结算和取药,让家住偏远乡镇的慢病患者享受到了家门口看病治病的福利。

  而对一些行动不便、需要居家医疗护理的患者来说,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总院推出的“网约护士”服务成了他们的福音。家住河口街道的85岁的杨大爷,因患疾病导致尿潴留2年,需定期更换导尿管。前几天,老人第一次通过平台下单“网约护士”,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总院根据老人病情所需,派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上门服务,为老人更换尿管。“去医院的话最少也得半天,现在有网上平台下单,节省很多时间,老人省了挪动的麻烦,专业护士上门他们也放心。”为老人提供服务的网约护士表示。

  “护士进家”是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总院延伸日常护理服务的创新与探索。“网约护士”由具备护士执业证书、5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组成,推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包括专科护理、康复中医护理、新生儿护理等22项,通过网约护士,居民不但可以在家获得专业的医疗护理,还可以享受到慢性疾病的调理康复,极大方便了出院患者,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终末期患者及新生儿等行动不便人群的治疗。

  “一切为了群众的健康。”高玉国表示,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一直是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总院提升与发展的方向,他们也以一条条饱含温度的创新举措,积极回应着群众的“健康关切”:

  ——8月,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总院推出了中药煎煮服务,服务推出后每天都会有20多名居民来区医院煎煮草药,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9月,河口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启用,从此,河口区域的患者告别了坐两个小时汽车到市区做透析的日子,足不出区就能解决血液透析及肾病常见病和疑难病。

  一项项便民服务措施的落地,化作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总院不断改善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的生动图景,体现在群众的口碑中,也映射进群众的心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高玉国表示,围绕提升区域医疗水平、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医共体集团总院将接续奋斗再出发,“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医共体集团下各单位间的联系,开展更多便民服务,加强对乡医的培训与支持,推动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区的分级诊疗更加完善。”

  (记者 刘健阳 通讯员 刘其芳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