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聚人才之力 赋能科技创新之基——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袁永鹏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发出了新的动员令,吹响了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集结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袁永鹏表示,全市人社部门将认真贯彻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市委“五个牢牢把握”和“四个高”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创新思路举措,深化区域合作,优化人才服务,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特色科技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社部门聚焦品牌打造,强化科技创新人才招引,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袁永鹏介绍,我市人社部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创新驱动中的突破引领作用,成功承办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及系列活动,沿黄9省区签署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依托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重点产业行业协会,推动东营企业、黄河流域高校就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联合培养等进行对接交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2021年以来,共落地合作项目30余个,其中泰山系列高层次创业项目2个。开创黄河三角洲高层次人才工作品牌,6月以来举办黄河三角洲人才工作推介会、人才周等系列活动,邀请海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参加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业和综合开发利用人才与技术交流洽谈会,组织22位省市专家赴国瓷材料、胜利新大、德仕化工等9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省级专家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层行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余项。打造大学生“就选东营”品牌,举办东营人才新政发布会、开展“黄河入海·才聚东营”直播带岗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东营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截至目前,全市引进青年人才1.67万名,其中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905人。“接下来,我们将着力强化黄河流域人力资源协作,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精神及部、省领导要求为统领,助推沿黄流域人力资源服务业统筹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以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为统领,努力打造人才就业创业和高品质生活的良好城市环境生态,进一步擦亮‘就选东营’品牌。”袁永鹏表示。

  健全完善科技人才政策机制,有利于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袁永鹏表示,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科技创新青年人才集聚计划,按照“政府聘用、企业使用”的模式,围绕生态保护治理等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目前已引进高层次人才55名。我市人社部门将继续建立健全省级以上人才项目梯次培育机制,分类建立人才库,实行定级管理、定向培育,不断提升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技能领军人才、省突贡专家、山东省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获评数量和质量。创新人才引进“协同联动”机制,突出发挥企业用工服务中心作用,全面掌握用工需求,精准推送就业供给。探索高新企业人才“培育赋能”机制,突出高新企业人才培育主体地位,开展企业职称自主评审、技能等级行业自主评价,实现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与技能人才技能评价双向贯通,推动人才成长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良性互动。

  筑巢引凤来,科创平台建设是集聚优质项目、人才的重要支撑和依托。全市人社部门将聚焦平台建设,搭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做优做强博士后工作站,积极主动对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帮助企业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做实做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建章立制、人员选聘、考核管理等工作,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造成为企业引才聚智的“聚宝盆”。“聚焦‘创新与创造’,我们重点打造了光谷未来城创新创业示范综合体,培育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大力孵化科技型创新创业项目,园区目前已入驻企业约160余家,办公人数超过5000人。”袁永鹏告诉记者,今年,全市人社部门将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平台支撑力,面向我市优势产业链、新兴产业链、科技攻关、数字化赋能等九大领域,开展创业场景开发推介工作,为创业者提供具有东营优势特色的创业资源。“此外,为构筑高技能人才培育新平台,我们将深化渤海工匠学院建设,探索开展黄河流域技能人才跨省区联合培养。同时,探索绘制黄河流域人才地图和人才环境评价指数,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数据库,为专业人才合作交流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袁永鹏介绍,近年来,全市人社部门聚焦服务提升,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人才政策拓面提质,出台人才新政40条,提高“一事一议”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金额。数字服务晋档升级,坚持“无形认证”“免申即享”,不断优化“东营市人才服务在线”系统。上半年,为8501名大学生发放人才补贴6034万元。服务载体扩容增效,实施“东营优才卡”服务提升行动,推广使用电子“东营优才卡”微信平台,提供便捷高效贴心服务。下步,全市人社部门将认真落实人才新政40条,确保政策及时足额兑现,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公信力和吸引力。

  (记者 关晨歆)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