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我们的新时代|丰收的美景最迷人——我们是“新农人”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于2018年设立,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

/

  在乐安街道中赵村民久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将刚采摘下来的皇尊蜜梨套袋、装箱。

/

  在稻庄镇昊泽家庭农场,农场主禹竟林正在采摘猕猴桃。

  今年,我市丰收节活动主题为“庆丰收·迎盛会”,由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妇女联合会、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承办,于9月22日上午9时在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黄河口知青小镇举办。

  徐秀伟:筑梦故土的“95后”种地“土专家”

/

  徐秀伟(左)正在修剪桃枝。

  9月的广饶县鸿业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是金灿灿的,田间地头满目金黄,饱满的玉米穗已经成熟,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其实,从6月中旬开始,合作社就一直是丰收的景象,油桃、油蟠桃、毛蟠桃等一批批不同品种的桃子相继成熟。说起这近千亩的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出生于1996年的创业大学生徐秀伟骄傲地说道:“这是我毕业回乡创业3年的‘成绩单’。”

  3年前,徐秀伟拿着毕业后赚的第一桶金,毅然返乡拿起了锄头开启创业之路,靠着一把锄头一把锹,当起了泥土地里的“弄潮儿”。有着比同龄人更“野”理想的徐秀伟开始在土地里“折腾”,种桃、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种小麦……成为远近闻名“土专家”。目前,合作社的土地扩建到了800亩,25岁的徐秀伟也从一名“小白”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把式”。

  回想创业之初,有很多人不理解,说他这么年轻怎么就回来种地,但徐秀伟想的是,村里大学生流失严重,大学生应该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回乡创业,踏实!回乡后,徐秀伟真干、苦干、巧干,合作社采取“股权保底收益+股权盈余分红”的方式进行收入分配,让农民变股民,与村民一起享受乡村振兴所带来的红利。大家伙都对眼前这位小伙子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与信赖。

  如今,村民不仅入股,有的还在合作社打工,家门口就能打工让村民幸福感十足,腰包也鼓了,大家拧成一股绳,全都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大家伙沾了秀伟的光了,入股合作社,比自己种地实惠多了。”稻庄镇南寨村村民纷纷说道,在合作社干点杂活,一个月能赚三千多块钱,这又把地承包出去,不仅能收入租金,到了年底还能给我们分红,不用操心就能领到不少钱,真是“一举三得”。

  “我也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是他们给我鼓劲和支持,才让我告别忐忑和不安,有了一直坚定走下去的底气。”徐秀伟说。

  徐秀伟认为,大学生出去学习是为了回来报答家乡而不是摆脱家乡。谈起返乡创业的选择,徐秀伟从未后悔:“广阔农村,大有可为,我们年轻人要勇于回来尝试,汇集更大更强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李炳海:盐碱地上的鲜花梦

/

  双福花卉总经理李炳海。

  打开手机,李炳海几乎每天都占据运动页面第一位,每天的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几年间,他将双福花卉从租赁温室种植单一品种的小规模养植基地发展成为现在拥有现代化智能温室20万平方米、市场热销高端花卉品种近百余种、年产盆栽花卉800余万盆的“山东省齐鲁花卉产业示范企业”。他也先后被授予山东省齐鲁花卉产业带头人、新时代东营最美青年等荣誉称号。

  2015年李炳海投建的两万多平方米的温室运营。这是专门种植玫瑰的温室,透光率、温湿度参数最适合玫瑰生长。实现了花卉次品率1%以下,在全国都属于先进水平。2017年,李炳海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田庄村流转了村里630余亩盐碱荒地,建起一座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花卉种植基地。2019年,李炳海又在东营区牛庄镇打造了一个8万平方米的鲜花基地。他将油田油井污水地热循环利用技术应用到花卉智能温室养植中,采取“取热不取水”的方式将油井热能转化为温室加热,使整个园区供暖实现无污染零排放,切实做到了绿色环保,有效解决了在北方花卉市场制约企业发展的冬季取暖问题。还在全省花卉企业中首家使用连片式潮汐灌溉苗床、肥水一体化和回收再利用系统,做到了精准施肥,肥水利用率达到100%,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一致化。

  生产过程中,李炳海坚持“良种为先”,先后与国内外知名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引进320余个品种。另外,还极力促进公司与大专院校、院士科研站的合作,2021年与农科院合作发明蝴蝶兰新品种“鲁卉金蝉”,并牵头制定省内红掌、蝴蝶兰行业标准。通过以生产基地为核心创造就业岗位,辐射周边村庄劳动就业,切实引领群众致富。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全面打造“双福花卉”高端品牌完整产业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以高效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花海灼灼,初心不改。如今,他又为双福花卉新建的2万平方米高标准蝴蝶兰种苗出口温室在忙碌着。他用无怨无悔的辛勤付出呈现给世人美丽与芬芳,也为自己交出一份精彩的人生答卷。

  李朋彦:用坚持托起丰收喜悦

/

  宜信农业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朋彦。

  李朋彦,生于1986年,中共党员,现任宜信农业董事长兼总经理。2013年,他领导公司投身农业,用10年时间,蹚出了一条粮食生产加工的现代农业之路。

  2013年,27岁的李朋彦开始组织团队投身农业行业的经营发展,成立了垦利区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垦利区宜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2015年成立了垦利区第一家为农服务中心——垦利区黄河口镇宜信农技服务中心,主营粮食购销业务,可是在经营中李朋彦却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每年的粮食因干燥处理不及时不到位而造成的损耗太大,霉变粮等坏粮随处可见,其他同行也是备受此类问题的困扰,这样下去收获的粮食会大打折扣,于是李朋彦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干燥这一棘手问题。

  为了找到一套高效的烘干设备,李朋彦四处打听,各地考察,很快就购进了一款低温谷物干燥机(种子烘干机),可是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却发现设备存在许多缺陷,不仅烘干效率低,而且粮食破碎率高达15%,这样粮食损耗的难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损耗不仅仅是干燥问题还多了破碎的问题,李朋彦再次陷入了惆怅,但内心还是告诉自己要坚持不能放弃,问题一定可以解决。此后,它不仅在东营周边考察,还一路北上,探寻东北大粮仓的粮食生产加工经验,基本跑遍了东三省,挨家挨户地拜访粮食烘干经营单位。终于在2016年,经过不断寻找比较,再次引进了一套东北的粮食烘干机,这次李朋彦重拾信心,希望通过科技来改变农业的难题。有了先进设备的助力,李朋彦更加刻苦地研究整个机械设备的应用烘干过程,日夜不停地待在车间,掌握了核心的烘干技术,同时李朋彦还会不断耐心地指导和培训团队的人员进行操作,经过传帮带,粮食因烘干不及时不到位而导致大量损耗的情况在宜信农业团队已经不存在了。

  后续的经营发展中,正是因为李朋彦的不断坚持和勤奋探索,才带领整个团队越做越强,宜信农业已经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粮食烘干运营管理模式,也被行业内部视为标杆企业,越来越多想要改进烘干技术和从事粮食烘干的企业都会慕名拜访咨询,李朋彦及团队每次也都会将多年的经营发展经验和走过的弯路毫无保留地告知对方。

  殷鹏霄:“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

  殷鹏霄在大棚中授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振兴,我愿从一名‘新农人’走向‘兴农人’,带领家乡群众齐步致富路。”殷鹏霄是河口区润合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殷鹏霄的理事长,多年从事农业生产,获农业技师、农民农艺师称号,是东营首批正高级职称职业农民。他在葡萄、蔬菜、菌类种植等方面有一定技术水平,在农业发展中做出了示范带头作用。

  作为村支书,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带领村民致富,2012年,提议成立了河口区润合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投资3500余万元,打造集现代化农业生产、生态观光、休闲采摘等于一体的农业循环产业示范基地一处,占地1200亩。建设多功能办公服务区5800㎡,绿化场地260亩,道路修建4800余米。建成葡萄观赏大棚、周年温控食用菌大棚、灵芝棚等基础实施。同时,采用菌蔬循环生产模式,配套以棉柴为主的培养料一次发酵隧道8条、二次发酵隧道5条。合作社采用户户入社,全体村民人人成为股东,安置村民就业岗位100多个,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扶持村民建立华杰生态养猪场一处,实现了生态循环一条龙。即棉柴用来做食用菌生产,食用菌产生的废料及猪粪又可用于蔬菜种植。在提升了经济效益又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还增加了农民收入,综合效益非常显著。合作社主要产品以葡萄、灵芝(孢子粉)、无花果等为主。以打造绿色生态农业产品为指导思想,按照“合作社+农户+市场”产营模式,通过超市供货、网络销售、观光采摘等形式,实现年销售收入近600万元,年接待观光游客2600多人次,农户每家增收近2000元。合作社的发展打造了高效农业循环产业观光示范点,建立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和低碳农业技术体系,为推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辐射带动周边设施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素质农民’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未来,农业生产的精细化要求会更高、更多、更难,这对我们新时代的农民来讲是一大挑战。今后,我将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殷鹏霄说。

  田会员:干好“田保姆”走向现代农业

/

  田会员(右一)正在开会。

  “这个拖拉机有200马力,能带动像深翻犁这样大一些的农机具”“这个一体化驱动条播机能够实现深埋、覆土、施肥、播种等环节一次性完成”……田会员是土生土长的庄户人,对农业有着特殊的情感。2011年成立了广饶县宏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发展,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从单纯的农机作业转为综合性社会化服务,探索多元农机服务融合,实现了集约化经营,从而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解放了劳动力。

  走进广饶县宏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现无人机不过是道“开胃菜”。大马力的拖拉机、收割机、小型的单行播种机……形态各异、品类齐全。田会员说,粗略算下来,这些年在购置机械上花了800多万元。

  现代化农机新装备,正在加速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亩均产出率,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田会员向记者介绍这些“宝贝”给合作社带来的便利。“区别于一家一户种地,全程机械化能让规模经营优势得以发挥。”田会员认为,合作社拥有自己的农机具,在应对特定农田环境时,更能游刃有余。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无人机飞防、精量播种机等机械应用于粮食生产全流程,与普通农户相比,合作社每亩能节约成本约200元。

  今年,宏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附近村农户签订了1200亩土地的流转土地,社会化服务12000多亩,不同于“订制化”的单环节托管模式,宏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的“土地托管”是一种农业社会服务合同。农户只需要缴纳一定的服务费,合作社就会提供“农资+农机+劳务”服务,做好小麦和玉米从耕、种、管、收到销的一条龙全程服务。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专于农业,成于农业。田会员用一片丹心植根于家乡这片沃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位勤劳、朴实的“新农人”的拳拳初心。

  (记者 李玲 王雪 魏玉珠 强康 庄洪鑫)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