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干 事争一流|黄河尾闾书香飘 秋来硕果满新城——东营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教育,寄托着学子的梦想;教育,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教育,背负着一个地方的未来。

/

  我市中小学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 记者 贾重霄 报道

  在省市场监管局、山东大学组织开展的2021年全省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综合评价中,我市公共教育服务指标得分90.46分,全省排名第一。

/

  斐然的成绩离不开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努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建强队伍:打造新时代教育筑梦人

  “老师像妈妈一样,不但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我,在生活上也很关心我,我喜欢邢老师,将来我也要做一个像她一样的人,关心他人,爱护同学,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别人。”市胜利第一小学三年级五班学生盖一如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学生笔下的“邢老师”是市胜利第一小学的语文老师邢玉艳,从教27年,她秉承着“做一名让学生喜爱、学校放心、家长满意的好老师”的信念,用初心铸就教育情怀,用教育情怀坚定初心。

/

  在东营,像邢玉艳这样“呕心沥血育桃李”的新时代教育筑梦人还有很多。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教者从优”的理念,围绕“四有”好老师标准,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内动力”,脚步愈加坚定有力:

  ——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正师德、树师风”专项整治活动,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监督通报制度,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从严治理,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深入开展“东营最美教师”和“东营市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我市评选出60名“东营最美教师”、250名“东营市教书育人楷模”,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典型事迹,倡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正能量,展现新时代广大教师的新形象新风貌。

  ——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我市积极选聘引进大学生人才,不断加大公费师范生培养和选聘力度,完善教师招聘方式。2019年以来,引进高层次人才156人,新招聘教师4700余人。

  ……

/

  现在,东营教师队伍建设硕果累累。目前,全市已培养齐鲁名校长16人、齐鲁名师32人,创建齐鲁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4个,东营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10个,东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116个,山东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15个,山东省特级教师工作坊东营群组43个。2020至2021年,全市9名教师被评为“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

  完善体系:让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

  “早在20世纪60年代,胜利教育伴随胜利油田开发建设成长壮大,而建市后东营地方教育也迅速崛起,2005年胜利油田将所属中小学移交地方政府,市里设立了胜利教育管理中心负责所移交学校的管理。”市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科长杨文龙说道,“但这些移交学校分散在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区等不同区域,在经费预算、师资流动、招生入学等方面相对独立,这种运行体制不利于教育资源统筹配置,不能充分满足群众共享优质教育的愿望。”

/

  为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充分满足群众共享优质教育的愿望,近年来,东营市聚焦聚力教育体系完善,持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市教育局及胜利教育管理中心所属55所市内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一次性成建制划转所在区(开发区)管理,其中涉及5400多名在职教职工、6.7万余名学生。同时,为适应理顺后的管理体制,我市从中心城区实行普通高中学校融合招生,通过科学制定招生办法、新增招生计划等措施,确保了融合招生平稳有序。

/

  “这次改革系统性强、涉及面广,解决了我市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历史难题,被评为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优秀案例。”杨文龙说道。

  教育更加公平,城市更有底气。

  东营市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上下足功夫,切实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制定印发了《支持教育强镇筑基行动政策清单》,出台了10条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大力支持14个省、市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

/

  实施城乡幼儿结对共建活动,按照“城区结对农村、近郊结对边远、强园结对弱园”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城乡幼儿园结对共建活动;

  积极做好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精准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善农村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加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帮助逐梦人圆梦;

  实施职业教育固本强基计划,积极推动全市职业学校多形式开展面向社会的各类技能培训,今年已培训5176人次;

  ……

/

  目前,全市实现了县域内“四个统一”和“一个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我市被教育部表彰为首批“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市三区两县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认定。

/

 夯实基础:改善办学条件,为群众办实事

  宽敞明亮的教室、装备完善的实验室、标准化的篮球馆、干净整洁的室内游泳馆……走进新建成的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傅家路校区),新学校展现新气象,9月份,这里迎来了第一批新生,将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

  “学校建设规模为56个教学班,将有效化解城镇化背景下的大班额现象,切实解决学校校舍紧张问题,缓解学校招生压力,充分保障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校长闫联合说道。

  作为一所高起点、高规格、高品质的公办小学,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傅家路校区)教室内安装着先进的智慧黑板(交互平板),采用中央空调制冷、地暖供热,配备个性化书橱、护眼灯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学生就读环境。

/

  近年来,我市不断扩充基础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科学编制了《东营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2019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8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3所,进一步扩增了教育学位,满足了群众入学需求。同时,我市还加快实施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工程,计划2021至2023年投资7800万元,对全市7234口教室进行改造,其中2021年改造759口教室,2022年继续改造5567口教室,确保教室光环境持续达标,创造有利于视力健康的学习环境。

/

  办好教育事关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东营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解决家长下班与学生放学不同步而带来的“接孩”难题,2019年以来,我市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全面推开,同时积极推动课后服务向初中学段延伸。目前,已经实现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课后服务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为加快解决学生午餐问题,2021年,我市将该问题列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要内容,2022年又列入了市民生实事。2021至2023年,全市规划投资3亿元,对全市63所学校食堂进行新建改扩建,增加餐位数6.3万个。

/

  为提升综合保障服务水平,我市加强教育经费保障,2021年全市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初中分别提高到810元、1010元。同时,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2019年以来,发放各类奖助学金、生活补助、免学费资金4.33亿元,惠及学生20.6万人,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续华章。回顾过去,东营教育给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展望未来,东营教育又将踏上创造新辉煌、谱写新篇章的壮美征程!

(记者 贾重霄)

责任编辑:刘明静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