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这几天,利津县双瀛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副经理张延丽忙得不亦乐乎,棚内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大量上市,从天津、河北赶来拉货的客商络绎不绝。“现在,棚里出虾批发价在每斤28元左右,而在9月份到元旦期间的反季虾价格可达每斤40元。”张延丽说。
养育一条龙是双瀛水产的优势所在。在与虾棚一路之隔的育苗大棚里,来自江苏连云港的育苗技术员万大江正在测量虾苗的“体重”,从而适量投放饵料,一茬虾苗的育苗期在20天左右,成功实现育苗与养虾的接棒,让养殖棚得到充分利用。所育虾苗在满足公司自身所需的同时,还能以每万尾200元的价格销往滨州、聊城等地市。
传统养殖发展有声有色,双瀛水产又开始了新品种的培育。他们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进行人工花鲈选育,实现了“亲鱼培育——苗种繁育——成鱼养成”全流程人工繁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花鲈人工繁育基地,年产鲈鱼苗种达到500万尾。
利津县实施现代海洋渔业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以工厂化养殖、苗种繁育、海参池塘养殖为主要业务的双瀛、彤利海洋渔业产业园区建设,构建生态养殖、立体养殖、循环工厂化等多元化养殖模式。同时,突出黄河口地域特色,培育海参、花鲈、对虾等优势品种,探索海洋牧场发展模式,规划建设20万亩海洋牧场和海产品加工物流区,促进海参等海珍品加工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现代渔业附加值,打造“海上粮仓”。
走进刁口乡新能源产业园,远看一排排太阳能电池组像一张张巨大的网浮在海面上。40MW光伏发电项目采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充分利用海积平原形成的海滩地貌,采用高效双面双玻组件,年发电量5740万KWh,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637吨,具有积极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立足拥有59公里海岸线和38万亩滩涂地的独特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实际,利津县抢抓经略海洋等战略机遇,向海图强,推动海洋牧场、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北部蓝色经济增长极。近年来,利津县在大力发展滨海渔业、工业、旅游业的同时,不断强化低碳生态理念,探索蓝色经济发展新路子。依托8.42万亩围海养殖区、渤中海上风电基地规划的5个风场,引进渔光互补、海上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积极培育“风光电+产业”融合体、建立“风光电+制氢储氢”一体化应用新模式,推进海水淡化、海洋牧场、海洋旅游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记者 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