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东营市一中党委:书写黄河口教育事业新篇章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徜徉在东营市一中,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文化符号、标志,教室中、走廊里、运动场上,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以及教育的时时刻刻,它无声提升着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其中,爱党、拥护党,发展提升党的教育事业的内容尤为显眼,激励着每一名一中人团结互助、凝聚共识、担当作为。

/

/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东营市一中党委把全力建设过硬党组织,作为“自己的责任田”,多措并举发挥党组织优势,引领教育教学科学跨越,擦亮了黄河口教育的名片,巩固了齐鲁名校的地位。

/

  近年来,市一中党委积极探索实施“12345”党建工作机制,创建“四联”党建品牌,建设过硬党组织,发挥将支部建在年级上的独特优势,实现基层党建和业务教学的“一肩挑”。级部管理人员、班主任、备课组长等三支重要团队,党员比例达70%以上。根据高中教学任务重、节奏快的特点,率先探索“小时段、小主题、小切口”的“三小”学习模式,有效地解决党员教师工学矛盾,极大地增强了学习教育的实效。结合学校管理特点,利用学生每周自主活动课,开展形式多样的“话党史、话国史”活动;根据高中学科教育的优势,学校率先建立学科资源库,丰富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时政资源。

/

  师者,人之模范也。无论是为服务学生考试磨破双脚的“赤脚英语组长”季建芳,还是用“红色故事”教导学生的高级教师赖声平,老师们努力的样子总令人感动。市一中党委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完善双培养工作机制,培育名师团队,落实青蓝共建,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燕乐法、省特级教师马占武等大批党员楷模。同时,学校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落实了立德树人“进班级、进课堂、进教研组、进社团、进活动”的“五进”工程。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市一中实施党员名师培育工程,党委积极引导教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完善双培养工作机制,实施青蓝结对共建,将党员培养成教学骨干,将优秀教师培养成先模党员。在第13届市教学能手评选中,市一中14名教师全部获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占比100%。最让群众满意的党员、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最让家长放心的班主任等评选,成为学校师资的品牌活动。

/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市一中党委的努力下,一中学子也是捷报频传,多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学科奥赛从零起步,夺得全国总决赛13枚金银铜牌、125个省级一等奖。学校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众多211名校“优质生源基地”,成为山东省第8所拥有北京大学博雅计划和清华大学领军计划双推荐资格的学校。不仅仅是文化课的长足发展,德智体美劳更是一个不落,二月文学社等18个社团阵地,足球队等7支市级冠军队伍,武术等5个省级特色项目,充分展示了一中学子的才艺与风貌。

  分分秒秒都是德育时间,每个人都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近年来,市一中通过党建统领,促进党建和业务的有机融合,实现教育跨越发展,黄河口教育新名片正闪闪发光!

(记者 尚晶)

责任编辑:刘明静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