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我市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市40个镇街1895个村(居)全部设立了公共卫生委员会,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
围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市健全政策机制,激活改革发展新活力。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基金建立“总额包干、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结余资金可作为医共体收入合理分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实施编制周转池制度,组织各县区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转池事业编制实行单列管理、动态调整。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各县区均建立了医共体薪酬激励机制,落实分院“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政策,形成县乡村三级责任、管理、服务、利益紧密联系的医疗共同体。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方面,我市将“推进医共体建设,提升县域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纳入2022年度民生实事。目前,全市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基本标准、省提升标准、国家推荐标准分别为84%、67%、32%,社区医院建设县区覆盖率100%,分别建成省、市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21个、154个。大力开展基层帮扶活动,全市共选派45名专家进驻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派121名专家组建26个医疗专家团队,每周到乡镇卫生院巡回坐诊。联合市人社局开展乡医培训工作,已完成第一批40名乡医培训,计划今年培训200名。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5家县区医共体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建成远程心电、远程会诊和远程影像中心,为629个村卫生室配备重点人群智慧随访设备及康复理疗设备。
“下一步,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将按照定位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原则,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效,全部达到紧密型评判标准。”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宋勇表示。
(记者 商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