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垦利区用好集成改革这“关键一招”,探索实施了“集成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设定产业转型、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民生福祉4个“集成包”,确定16个集成改革事项,细化分解为52个具体项目,分批次清单式投放改革事项,集成效应放大,区域发展能级持续提升。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垦利区出台支持农旅融合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业跨越发展3个指导意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制定各园区招商图谱,通过政策集成形成改革协同效应,全区“四新经济”加快成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50%。
为创优营商环境,垦利区打造人才、产业、党建“三链融合”发展模式,推出150项“一链办理一件事”主题式套餐服务,率先实现省级“一业一证”改革50个试点行业全覆盖,公布轻罚清单、免罚清单,明确20个执法领域、252项不予处罚和减轻处罚事项,牵头组建全国首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务服务联盟,132项事项实现了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实施集成改革,垦利区聚焦“资金整合”,探索“财政支农+股权质押”新方式,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省级试点,已发放股权质押贷款83笔、5199.9万元;聚焦“土地整合”,建立“有偿退出+复垦流转”新机制,科学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
从垦利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到产业链党建链人才链“三链融合”改革;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到高质量推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改革;从群众关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到“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改革……从“一招鲜”到“组合拳”,垦利区集成改革攻坚,变“各个击破”为“系统集成”,增强了相关改革之间的衔接配套,形成了前呼后拥、整体推进的新格局。
“集成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成为垦利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集成改革”已经成为垦利改革的名片。截至目前,“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全面铺开,“一件事”一次办好集成改革接续落地,“综合查一次”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垦利区水库移民扶持项目从“鱼”到“渔”的变革之路》在全国水库移民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杨庙社区党群共治共享新模式》入选“山东省改革品牌”推荐名单,黄河口大闸蟹地理标志保护典型案例上报农业农村部,垦利区成立全省首家县(区)级专业性商事调解机构典型做法在全国工商联《工商动态》简报印发,“有事好商量”基层民主议事协商典型做法获省政协签批肯定。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垦利区紧紧围绕山东省委“十大创新”,梳理各类能突破、可创新的改革任务50余项,全方位研究“打造创新高地”的有效载体,探索开展“创新大讲堂”活动,回答好“盐碱地综合利用”“重塑工业新优势”“培育企业梯队”“创优营商环境”等12个方面的问题,力促全面深化改革在垦利区各行业、各领域有序铺开,打响更多垦利改革品牌。
目前,在“重塑工业新优势”上,垦利区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签订了共建垦利绿碳创新研究院协议,推动垦利区产业绿色转型;在“创优营商环境”上,以“机关作风提优”为切入口,开展“千名机关干部沉一线”活动,创新“建议在一线收集、问题在一线解决、项目在一线推进、作风在一线转变、导向在一线树立”的“一线工作法”,进一步增强干部服务发展、服务企业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记者 贾重霄 通讯员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