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时代|东营区:精耕未成年人“保护田” 朵朵花开向未来

  “希望妈妈可以多抱抱我,可以骑在爸爸的肩头撒娇。”10岁的小鑫(化名)终于对社工老师敞开了心扉,社工老师们用自己的怀抱温暖了小鑫孤独的心灵。据了解,小鑫的父母因病不能正常与人交流,唯一陪伴小鑫的爷爷已经80多岁,没办法给予小鑫正常的生活。小鑫常年生活在这种环境下,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见到陌生人都会藏在爷爷的身后,从来不与人交流。从2020年起,东营区民政局了解到小鑫的情况,组织社工老师定期对小鑫进行探访和陪伴,小鑫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主动和社工老师分享他的秘密,社工老师每次见到他都会抱抱他,鼓励他是值得被爱的,在爱的共同守护下,小鑫变得更加勇敢和自信。在东营区,还有很多身处困境中的未成年人,正在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今年以来,东营区以国家级、省级未成年人保护示范试点争创为抓手,强化组织协调,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构建三个“全”,着力突出三个“新”,聚力为8.8万未成年人织牢立体化全方位保护网。截至目前,东营区先后获评“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试验区”“全国家长学校建设实验基地”“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全省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实验区”,区法院荣获“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区检察院荣获“全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全省青少年维权岗”称号,35所中小学(幼儿园)被评为“全国家长学校建设实验学校”,14个社区纳入“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试点社区”,38所中小学(幼儿园)纳入“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试点学校(幼儿园)”。

  强化设计,健全以“二三四五”为核心的未保新体系。东营区建立区、镇两级领导协调机制,出台了《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民政、公安、教育等41个单位为成员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8个镇街同步成立领导小组。打造三级未保工作阵地,以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效果标准,区级建设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镇级全部设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级打造儿童之家,保障及时有效办理未成年人保护事务。搭建“3+1”未保工作队伍,区级民政部门相关内设机构负责承担未保工作,镇级指定专人担任儿童督导员,村级设置儿童主任,设置每人每年1000元的岗位补贴,委托专业第三方实施入职和定期培训,推动工作、责任、人员“三到位”;培育壮大一支社会未保专业队伍,建设运行区社会组织孵化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办公场所等扶持措施,重点支持发展儿童服务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目前,东营区已培育红柳、齐家、爱家、希望心理等8家儿童专业社工、心理服务机构。

  突出特色,抓好以“八大工程”为核心的未保新实事。东营区着力攻坚全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急事难事,专门研究谋划“固基暖巢”“教育护航”“牵手关爱”“预防沉迷”“七彩暖阳”“春雨朝阳”“康复助医”“点亮心灯”八大领域实事工程,为全区未成年人量身定制特色项目计划,积极构建立体化全方位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家校联动共育计划”“未成年人生活教育资助计划”“重病、残疾儿童医疗康复计划”“流浪儿童守护计划”等社会工作服务、“希望小屋”等特色项目活动有序推进,家庭教育指导站、未成年人关护帮教基地、未成年人审判社会工作站等保护阵地欣欣向荣,“七彩爱”“朝阳花开”等服务品牌层出不穷,受益未成年人达5.2万余人次,未成年人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记者 李玲 通讯员 刘叶叶 李今花)

责任编辑:刘明静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