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龙,男,34岁,广饶县斑影映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新闻影视行业8年,自2017年影视工作室转型为公司以来,一直心系家乡,用手中的镜头为大美广饶增色添彩。作为一名青年新媒体创业者,他主动肩负起新媒体人“发出真正‘好声音’”的时代新使命,以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改革创新时代精神为基础,创作了一系列纪录片、公益广告、短视频等文化产品,用优秀的影视作品为时代画像、为家乡立传,成为网络文明宣传的带头人。近两年来,出品的30多个影视作品荣获省级、国家级大奖,个人被评为“东营市新兴青年”“东营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公司被评为“广饶县青年文明号”。
参与志愿服务 以公益之心传播社会之义
王海龙热心公益,先后任职于广饶县善行公益联谊会、广饶县蓝枫救援队、蒲公英爱心助学协会。始终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参与组织各类志愿活动,先后为广饶县各大公益组织免费策划组织公益活动近百场次,参与公益宣传累计1000多小时,网络公益推广宣传作品近百部。
作为一名新媒体创业青年,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致力于通过扩大新媒体宣传渠道,帮助广大社会公益组织在网络上扩大影响力,最大广度地传播文明新风尚。用镜头记录志愿者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无论炎夏寒冬,在他的镜头下,总有一股股暖流在传递。拍摄并通过网络发表的视频作品涉及到青少年成材成长、困难救助、青年创业、文明新风、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高考期间,开展了爱心送考活动,制作的短视频《高考,我们!》被多家网络公众号转载,在家长和学子中间引起了广泛反响;一手策划了“情定善行·缘满七夕”大型公益相亲大会暨“幸福家庭”“诚信婚介”评选活动,用镜头为广饶的单身青年当起了“红娘”;重阳送健康、腊八粥情暖乐安城、法治宣传员……一个个温暖的画面透过他的镜头和网络的传播,悄悄传递到广饶的每个角落。
秉持职业操守 以匠人之心传播中华大爱
2020年年关将近,武汉出现新冠肺炎病例,并呈现扩散态势。作为一名媒体人,王海龙主动配合广饶团县委,组织公安、医院、消防、国网供电、交通、志愿者等人员紧急摄制公益广告《有我在,请放心》,于1月23日在全县范围投放宣传,在全省较早地做到了预警宣传。1月24日下午,山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他不顾自身安危,进驻广饶县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成为广饶最早24小时记录一线防疫工作的新媒体“逆行者”。
从稳定市民情绪的短小公益广告,到长篇实时报道广饶县每一个道路检查点防疫情况,王海龙全天候不间断奔波在防疫一线,移动办公实时制作各类影视作品,追随每一位逆行者守护这座城市的身影,记录每一个守夜人雨雪中感人的瞬间。从2020年大年三十开始,共计拍摄镜头2800多组,记录了3起突发应急事件,跟踪拍摄“逆行者”167人,供市内各官方网络媒体使用宣传,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一线“战役”影视资料。连续推出6部战“疫”影视作品,以不同的制作方式展现了广饶县广大干部职工忠诚担当、履职尽责,联防联控的感人事迹,起到了较好的防疫宣传成果。其中防疫一线24小时系列纪实片《最后“零”防线》三部曲登陆“学习强国”app全国平台,成为东营市首部登陆“学习强国”全国平台的系列影视作品。
短短几年时间,王海龙制作了大量正能量影视作品,多部影视作品被“学习强国”app全国平台及国家、省级其他各类网络平台选用。2021年至2022年,8部作品荣登中央及国家级平台,制作的党史宣讲片《马大胡子在刘集》被中共中央组织部选中,在中组部远程教育直播课中播出;为广饶县英才中学制作的《父亲的背影》廉政公益广告被中纪委收录在全国展播宣传;红色教育片《永不熄灭的火种》、《唱支山歌给党听》先后被中国海关总署《海关发布》展播,登录中国海关总署网站头版头条;《惜食有食》爱惜粮食公益广告登陆“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全国劳模榜样片《种地的人》在全国妇联平台展播;《蹲踞式起跑》网络课程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电教教材收录,获国家级二等奖;2018年至2021年制作的20余部教育课程作品荣获省一等奖。
王海龙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秉持一颗匠人之心,用执着逆行的勇气,冲锋在前,带头做网络文明建设的先行者,继续用镜头讲好广饶故事,传播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