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七次党代会吹响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全市民政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牢记嘱托,以“创新实干、事争一流”的精神状态,大力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进群众福祉,全力建设幸福民政。
市民政局严格按照党代会提出的“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确保特困群体‘过得去’”要求,加快推进省级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动态监测、主动发现机制,做好数据比对、重点对象摸底排查、救助对象认定等工作,切实做到“应救尽救、应保尽保”。城乡低保、城乡特困等救助标准提高10%以上,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异。实施“救急难”专项救助,制定专项救助办法,提高救助效能。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慈善救助,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打造“荧(营)光行”2.0升级版,对困难群众实施类别化、差异化关爱帮扶。加快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迭代升级市社会救助数字平台,加强省、市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对接,全面提升核对效能。全面做好残疾人保障服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市民政局坚持完善机构社区居家协调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为老年人打造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编制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发布市、县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加快东营市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县级养老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城乡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60%。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1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7处,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6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连锁化运营,促进农村幸福院规范化发展。大力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适老化改造。开展城乡空巢、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人巡访关爱工作。建设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机构、居家六级智慧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菜单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市民政局将积极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牵头部门作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能力建设,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考核评估办法,依法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项督导。健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工作人员违法犯罪记录查询机制,开展“阳光工程2022”专项行动。依托市儿童福利院,谋划建设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加强市、县、乡、村四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建设。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孤儿助学工程”项目,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争创全国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实践基地。
市民政局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的殷殷嘱托,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做好黄河滩区迁建、黄河南展区社区治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督导工作。制定村(居)协商目录,丰富完善议事协商实现形式。实施《城市社区建设指南》地方标准,深入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按标准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建立健全岗位薪酬动态调整机制。做好油田移交社区“后半篇”文章,逐步建立油地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提升工程,重点建设23个农村社区,建设提升42个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设施达标率达到85%以上。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
市民政局聚焦群众关切,顺应群众需求,着力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婚姻管理服务水平,打造集婚姻登记、婚姻家庭辅导、婚姻文化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积极倡导特色突出、文明节俭的婚俗礼仪。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2022年底绿色公益性公墓基本满足群众殡葬需求。加强区划地名管理服务,探索编制《东营市中心城区地名总体规划》,推动出台《中心城区道路命名规则》,规范做好中心城区无名道路和背街小巷命名相关工作。持续优化便民服务,推动41项社区办理高频事项即时办结和帮办代办。全面做好婚姻登记、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迭代优化“身后事”一站式联办平台,加快实施“收养登记”一件事和“婚育联办”改革。
(记者 商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