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关系万千家庭,服务保障好“一老一小”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度关注‘一老一小’,加大养老托育设施供给,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1处、日间照料中心27处,新增托位1700个以上。”如何把“一老一小”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代表们就此展开热议。
政府工作报告对“一老一小”的高度关注,让在现场聆听报告的向华代表十分激动。她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注意到我市普遍存在养老护理人员供求失衡的问题。”她建议,我市根据区域性人口数量,合理增加专业化、高品质的养老托育机构,设置专业性老年照护培训机构,提升从业人员照护技能。
当前,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文化养老已逐步成为老年人继康养结合之外的又一大诉求。“基层老年大学等一些涉老组织虽然也组织老年人活动,但形式有限,真正参加活动的人员仅限于离退休的老干部。普通老年人缺少参与活动的机会,也不愿参与这类相对‘高层次’的活动。”薄尊成代表建议,“聚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加对老年文体公共投入,加大对老年人活动场地的建设,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老年文体活动,为老年人创造有益身心健康的环境。”
“一老一小”有教有育,才更有获得感。如何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引起了不少人大代表关注。徐俊华代表说:“我市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但仍有部分学校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议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设施提升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无疑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仝梅霞代表建议:“补充配齐幼儿教师,提高幼师的社会地位,确保优秀幼师招得进,也能留得住,为幼儿教育事业优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代表们认为,“一老一小”对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等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将倾情履职,为民思、为民议、为民谋,保障“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记者 衣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