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河之洲谱写民主法治新篇章——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五年工作综述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春回大地,一片生机。

此时,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即将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即将召开。

回望过去五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这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在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中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有效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五年来,共召开常委会会议41次,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报告128项,评议政府组成部门32个,开展专题视察、执法检查、工作督查237次,依法作出决议决定51个,审议票决办理事项85件,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05人次。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抓好人大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效能。

五年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始终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融入到人大履职实践之中。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重要会议、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积极投身全市重点工作,连续两年把全市“项目建设”“双招双引”两项重点工作和“湿地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四个三年行动计划监督督查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坚持每月日常督导、每季度全面督查,48份附有问题建议清单的督查报告有力推动了市委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连续三年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督查,共抽查企业、单位等364处,发现问题隐患1012项,提出整改建议204条,有力维护了全市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坚持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有机统一原则,规范完善工作流程,不断提升依法履职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

始终坚持良法善治,全力守护好湿地之美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五年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地方立法主导作用,制定法规10部,修改法规2部。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出台了湿地城市建设条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为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提供法治保障。在2021年4月栗战书委员长主持召开的黄河保护立法座谈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对我市立法方面的经验做法进行了重点介绍。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湿地保护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海岸带保护条例,构筑起了全市生态保护的立体法治屏障,为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提供了有效制度供给。围绕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出台了养犬管理条例、城乡规划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城市供水条例,依法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立法带来的“制度红利”。

在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始终坚持科学立法、创新机制,尤其注重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论证、新闻发布以及立法后评估等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组建立法咨询专家库,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让制定的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中国人大网、大众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东营经验做法。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必须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否则,就是“僵死的教条”。市八届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法律实施成效,连续三年借助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监督带来的聚合效应,先后对食品安全、就业促进、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等6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同时对本市养犬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评议,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实施情况开展督查调研,提高地方法规权威,把立法成果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

始终坚持务求实效,传递人大监督正能量

换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监督工作迈出铿锵步伐。

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推动经济发展,是这届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法监督做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编制和实施,每年听取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专项报告,先后听取审议双招双引、旅游富民、商业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专项报告,对工业经济运行、金融动能转换、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实施等工作开展视察调研,找准问题症结,提出意见建议,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聚智助力。

财政的钱该怎么花?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代表人民守好“家底子”,管好“钱袋子”?围绕国有资产管理,推动出台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性文件,并在全省率先对国有资产管理绩效开展了第三方评估。加强预算审查监督,在全省率先推动建立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联动机制,每年选取部分重点部门进行审查,形成了对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到决算的完整监督链条。与山东大学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中心合作共建东营基地,探索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市县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全面启用,实现了“在线”实时监督。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市人大常委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对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城乡低保、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跟踪问效,对年度民生实事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视察,及时把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中医药事业发展等纳入监督计划,依法推动疫情防控法治化。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先后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对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土壤污染防治等进行视察调研,邀请环保专家全程参与“把脉支招”,监督成效不断深化。围绕提升城市品质和管理水平,先后听取审议全市重点城建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等专项报告,督促树立“精明增长”“精致管理”理念,促进人居环境改善。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四年分批次对市政府组成部门开展工作评议,探索实行了“专项报告初审制、建议转办清单制、办理事项销号制、办理成效票决制”四项制度和常委会会议重点发言人制度。完善执法检查“全链条”工作流程,吸收专家指导、市监委派员参与成为常态,视察、检查报告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成为惯例,法律的权威性、监督的严肃性充分彰显,在开创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传递出人大监督的正能量。

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八届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积极履职,认真参与立法、监督活动700余人次,提出了1118件建议,建议着眼于全市工作大局,聚焦改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反映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推动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

为确保代表们能够更好地担负起政治责任,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尊重代表、服务代表,全力支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尽责。

分期组织代表业务培训600余人次,不断强化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意识。坚持和完善“双联系”制度,集中走访驻基层人大代表850余人次,面对面征询代表意见建议1100余条。召开全市人大代表工作站现场会,指导创建代表工作站165个,各级人大代表进站4200余人次。健全完善代表“监督、评价、激励、退出”机制,扎实开展“紧跟时代步伐、奏响履职强音”代表事迹宣传活动,对77名履职优秀代表进行了通报表扬,代表履职热情得到激发,履职成效不断增强。创新开展市人大代表跨区域视察活动,建设了驻东营、滨州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和驻东营的省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组建11个专业代表小组,提高了履职专业化水平。组织代表围绕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34个课题,定期开展调研,打造传递基层声音的“直通车”。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启动全市人大系统“心系人民、服务群众”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达到900余人。

为让代表建议落地有声,市人大常委会从创新代表建议办理方式入手,研究制定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效的实施意见,通过听取办理专项报告、代表视察、现场评议、办理情况公开等措施,推动代表建议落地见效;从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效切入,每年选取部分重点建议,建立由常委会各主任牵头,市政府分管市长领办,人大专门委员会归口跟踪督办、代表工作部门常态督办、人大代表参与督办、承办单位内部督办的工作机制,办理成效明显增强;从提升代表建议质量抓起,每年对优秀代表建议和办理优秀单位、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实现了建议提出与办理落实的良性互动。换届以来收到的1118件代表建议,均按时办结并答复代表,代表满意率、基本满意率达到100%。

人大工作,主体是代表,基础在代表,活力看代表。扎实开展“履职尽责、为民解忧”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代表在服务全市大局中当模范、作表率。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市人大常委会发出致全体代表的倡议书,号召各级人大代表奋力投入抗疫阻击战,携起手来,共克时艰,代表们以身示范,担当作为,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注重基层人大建设,在全市推行街道议政会制度,选聘议政代表840名,丰富拓展了基层治理实践,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的批示肯定。全面落实换届选举有关部署要求,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市人大代表299名、县区人大代表1059名、乡镇人大代表1739名,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进一步提升,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始终坚持强基固本,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提高政治站位、忠实履职尽责、建设过硬队伍、竭诚服务人民”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以自身建设的新成效推动人大工作新发展。

着力强化政治能力建设。抓实理论武装、抓实主题教育、抓实纪律作风,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服务代表、情系人民”党建品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建对业务工作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起效。

着力强化履职能力建设。换届伊始,常委会明确了“最基本、最基础、最基层”的工作重点,确定了“系统化设计、规范化推进、务实化创新、责任化落实”的实践路径,出台了关于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健全完善了提升会议质量、增强工作质效等28项制度规定,出台重大事项讨论决定、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等21个规范性文件,组织专门力量编写了《人大知识读本》《人大工作制度与规程》,形成“人人照着制度做,事事沿着程序走”的规范化工作格局。

着力强化机关建设。深入开展“全员练兵、全面规范、全力作为”活动,扎实推进“实力机关、活力机关、和谐机关”建设,形成调查报告300余篇,其中6篇获得全省人大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500余篇文稿在中国人大网、人民代表报、大众日报、山东人大工作、人民权利报等省级及以上媒体发表,我市人大工作影响力逐年提升,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单位”。

风好正扬帆,砥砺更奋进。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的五年征程即将结束,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的征程将拉开帷幕。承载着人民的期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面对着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把服务大局作为中心工作,把人民群众作为力量源泉,把自身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创新实干、事争一流,为全面开创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赵玲玉 刘聪祥)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