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追踪|加大人才回流和引进力度 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李明刚提出了《关于加大人才回流和引进力度的建议》后,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及时回复,并就相关工作进行研究推进。

  存在问题:我市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金融、工业转型、海洋渔业等领域人才紧缺问题日渐凸显。同时,各地纷纷出台人才回引政策,鼓励本籍在外工作的人才回乡就业,在各地积极抢占人才高地的大背景下,我市人才外流现象也愈发严重。

  代表建议:为加快推动东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议加大人才回流和引进力度

  市人大代表李明刚在建议中提出,一是出台相关政策,高效高质回引人才。二是通过完善人才待遇,情理结合留住人才。三是推动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积极主动培育人才。四是加大高层次、紧缺型人才招引力度,技术合作式招引人才。同时,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平台建设,加大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招引力度,采取“一事一议”引进机制,吸引高端创新资源参与我市各类创新平台建设。

  办理情况:加大力度回引人才、留住人才,提升人才评价机制,建设人才引进平台

  在接到《关于加大人才回流和引进力度的建议》后,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从回引人才、留住人才、提升人才评价机制、建设人才引进平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在回引人才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要从市级层面实施人才回引计划,实施了“就选东营”大学生专项引进计划,近年来我市青年人才呈净流入态势。下一步,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等部门将密切配合,适时组织实施“人才回引”计划,面向市外机关事业单位引进一批优秀青年人才。继续实施“就选东营”大学生专项引进计划,发挥民营企业主体引才作用、机关事业单位招才作用和中央、省属、市属国有企业的聚才作用,灵活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

  在留住人才方面。我市持续提高大学生补贴标准,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让人才安身、安心、安业。下一步,有关部门将把保障好人才住房问题列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人才落户“零门槛”制度,优化人才医疗保健服务,统筹做好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环节,打造“人才吹哨,部门报到”人才服务品牌。

  在提升人才评价机制方面。我市坚持服务重点产业、突出双向贯通,积极开展企业自主评审职称试点。全面推开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促进企业技能人才成长。目前,已备案自主评价企业59家,464名技能人才通过企业自主评价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继续深化企业自主评审职称,形成“评价+使用”的职称自主评审评价体系,深化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多元评价体系。

  在建设人才引进平台方面。2020年,华泰集团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我市零的突破;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中石化胜利油建工程有限公司获评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5家单位获评省级专家服务基地,位列全省首位,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搭建起招引人才的良好平台。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加快建设“人才飞地”,鼓励我市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建立研发基地、开放实验室、科技孵化器等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面向全球布局和争取创新资源。出台《东营市柔性引才管理办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领域、分专题举办系列产才对接活动,柔性引进一批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

(记者 王苗苗 通讯员 王林 钟若男)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