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软实力。“无证明城市”、“数字政府”建设等优化营商环境的词语成为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们口中的高频词。
建设“无证明城市”最重要的是做好材料、流程的“减法”,最终效果体现在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我市建设‘无证明城市’,建议参照省内已建成‘无证明城市’的经验做法,编制好全市‘无证明城市’工作方案,压茬推进实施。同时,我们要抓紧抓好智能审批机器人建设,一方面,可以替代审批人员从事高重复性、高机械性的审批工作,提高审批全流程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群众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跑腿、减成本,实现审批端和办事端的双赢。”来自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的代表张颖表示,民生的痛点是社会进步的堵点,效率的堵点是高质量发展的难点。“无证明城市”的建设仅仅是个抓手,希望能通过这项建设,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和方式方法,让难点变易,把堵点打通。
园区是企业的集中地,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对园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东营高新区是一家以石油装备和技术服务为主导产业的省级高新区,企业多、项目多。“‘无证明城市’不意味着公共服务部门可以少作为。相反,在所需证明更少的情况下,怎么样能够保证办事事项的公正合理和真实?相关部门承担的职责其实更重了。”来自东营高新区管委会的李建波代表表示,接下来,东营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工作统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自助终端、帮办代办、跨域通办等服务措施,积极推广电子证照、电子证明应用,打造“跑小二”服务招牌,高效服务企业,确保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办事时间成本,推进园区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早见效。
建设“无证明城市”,既是事关群众和企业发展的大事,也是需要从细处实处着手的“小事”。代表们纷纷表示,要带着党代会精神回到工作岗位,既当好宣传党代会精神的“宣传员”,又当好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实践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纵深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打造优质营商环境高地,取得更多突破性、系统性成果,让“无证明城市”成为东营另一张闪亮的名片。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