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北京冬奥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吉祥物“冰墩墩”深受大家喜爱,不少人争相购买相关产品,可以说是“一墩难求”。为助力北京冬奥会,东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家花馍”传承人刘增青动手制作出了花馍版“冰墩墩”“雪容融”。刘增青制作的“冰墩墩”“雪容融”惟妙惟肖,用老手艺捏出新时尚。
花馍又称“面花”,是一种中国民间面塑品,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馍以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天然颜料,通过揉、搓、捏、切、划等不同手法,塑造出各种艺术作品。花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递着朴素的情怀,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祝福,如今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
东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家花馍”传承人刘增青正在制作花馍版的“冰墩墩”和“雪容融”。
“我们全家都非常关注冬奥会的赛况,每次看时我内心都很激动。尤其看到可爱的吉祥物,我就想,我是做花馍的,可以发挥自身所长,用面食捏出‘冰墩墩’‘雪容融’,不仅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为我国的奥运健儿鼓劲,也能把现代流行元素和传统技艺结合,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花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广泛、更深入走近大众。”刘增青说道。
“捏制‘冰墩墩’时,要抓住它的特点,比如浑身都圆乎乎的,要做到对称,还有脸部色彩,每一根彩条都要搓成一样的粗细,然后绕着它的脸部弄上去;‘雪容融’的制作过程也比较复杂,较难的是它的头部,整体像一个灯笼,被彩色带子缠绕起来,都要用手一点一点捏出来。”刘增青介绍,花馍的所有造型都使用天然颜料,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绿色健康。
一团团五彩面、一把刻刀、一双巧手,大约20分钟后,一个个憨态可掬、形象生动的花馍版“冰墩墩”和“雪容融”就跃然眼前。刘增青说:“我们的花馍用面粉和牛奶作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白糖、清油等,让花馍不仅赏心悦目,而且不易裂、不变形。花馍颜色丰富,红色部分用的是甜菜根的水,蓝的是蝶豆花的水,黄的是南瓜汁,既好看还可食用。但是,我们制作的‘冰墩墩’‘雪容融’花馍只供观赏,并不销售。”
温馨提示:“冰墩墩”“雪容融”的卡通形象已经形成著作权,受到法律保护。如果只是单纯出于个人喜爱,以欣赏为目的制作的话,不涉及对于“冰墩墩”“雪容融”形象的侵权,但如果是把自己自制的“冰墩墩”“雪容融”形象用于销售,为商业目的擅自使用奥林匹克标志,涉嫌违反《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构成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的行为。
(记者 李萍)
相关链接:
我市非遗传承人教你实现“冰墩墩”自由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走红后,“冰墩墩”一墩难求,怎样实现冰墩墩自由?2月14日,本报联合市文化馆推出“薪火相传黄河口”非遗系列宣传活动之非遗传习大课堂·冰墩墩制作专题,市级非遗项目面塑传承人王福国用一双巧手捏出面塑版的“冰墩墩”和“雪容融”,并免费教授给大家。制作视频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记者 王雪 通讯员 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