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春走基层·奋斗正当时】水润码头俏新颜

  近日,记者来到广饶县大码头镇码后村的码头桥上,向远处望去,淄河故道蜿蜒曲折,数台挖掘机正在将一根木桩打入地下,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一条河流的雏形已现。

/

  码后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挖掘机的配合下往河道里打木桩。记者 庄洪鑫 延智 报道

  “我们村最大的变化就是这条河了!”码后村党支部书记吴成亮向记者介绍,“淄河故道弯曲狭窄,上个世纪90年代,河道又慢慢被各类垃圾覆盖,久而久之,河里的鱼、虾、草都见不到了,就只剩下薄膜袋飘在水面,整条河臭烘烘的,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沟。”

  去年,广饶县成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批复总投资6.03亿元,对淄河、预备河、淄河故道系统整治。疏浚河道、连通水系,沿着河道,一系列整治工程有序推进。

  “每天有20多台挖掘机同时进行施工,在现场工作人员约有90人。”现场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倒排时间节点,加大人力和机械设备投入,确保实现一期项目今年5月份完工目标。

  “刚刚我们去的是淄河故道蓝绿生态带。”在项目指挥部,广饶县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贾澄广在地图上指出了刚刚记者到达的位置,“我们按照‘一带两片五园多节点’的总体布局,把自然、风景、文旅和特色产业融合在一起,将这片区域打造成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广饶样板和生态保护先行区。”

  农村河湖不仅是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同样带动了沿岸高新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我这半年没回家,家乡的变化太大了。”路过施工现场的小王兴奋地说,“听说农业产业园马上建起来了,我再也不用去外面打工挣钱了!”

  “我们以水系为轴,深挖本地自然人文内涵,将打造‘北孟民俗文化’‘小码头村景观’‘小刘桥村农业’等11处滨水文化节点,将会成为广饶县乡村新名片。”项目专家介绍,“我们还利用生态河道‘穿针引线’,深入挖掘广饶县乡村肌理与自然禀赋基础,沿河整合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人工湿地改造提升项目等多个精品项目,这也将成为乡村河道治理新标杆。”

  “淄河、预备河、淄河故道三条河通过这个项目联通起来,盘活了整个广饶县中东部片区水系。”贾澄广感慨道,“在未来,我们的河流不仅扮靓村庄,也会带动经济的发展,未来的日子越过越美!” 

/

记者感言

  农村河湖寄托着浓浓乡愁,但农村粗放的发展方式日渐打破了生态平衡,河湖环境遭到破坏。如何让河道清水长流,岸边绿意常在,广饶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这将重构农村河道自然风光,创造人水关系协调的亲水河岸,也将带动沿岸经济的发展。在未来,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能够留住乡愁,让美丽乡村增风韵,更能让乡村振兴添灵动与秀美。

(记者 任强)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