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之美看东营

赵文昌/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黄河生态、挂心沿岸发展,提出要“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黄河之滨的东营责无旁贷,使命光荣。

加强顶层设计和项目建设,突出文化特色,推动文旅融合,坚持绿色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高标准建设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东营有效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2021年10月19日,国家公园管理局函复山东省政府,同意开展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标志着黄河口国家公园进入创建实施阶段。

这份喜悦,是坚持不懈抓生态的最佳褒奖;这份成就,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新起点。加快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东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从2020年开始,东营立足于国家公园建设,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等8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确定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根据国家公园建设要求,编制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方案及本底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符合性认定报告、社会影响评估报告“一方案三报告”及《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完善黄河口国家公园机构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

宋文波/摄

如今,成功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的成效正在逐渐显现。虽正值寒冬,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团队依旧忙碌,因为留在这里过冬的鸟类数量、类别正在不断增加,科学研究任务也随之繁重起来。

“快看,前面有新鲜的东方白鹳粪便。”1月11日,已经在芦苇荡中蹲守三天的科研人员王伟华立即兴奋起来,为保障南迁旅鸟的健康,他们需要将采集到的新鲜排泄物等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检测鸟类是否携带流感病毒,全力守护越冬候鸟安全。“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科研成果和工作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原生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在保护区扎根落户、繁衍生息。”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负责人周立城说。

得益于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植物分别增加到了1630种和685种,成为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鸟类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每年有数百万只鸟儿经由这里迁徙,其中一部分甚至在此越冬和繁殖。“这里是鸟儿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迁徙高峰期异常繁忙。”科研人员赵亚杰说。

周广学/摄

生态之美看东营,不但要看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更要看东营整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今年冬天,市民们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鸟儿在东营城区安家:大天鹅、疣鼻天鹅、白鹭等各类鹭鸟、野鸭、骨顶鸡等水禽,还有成群结队的海鸥……越来越多的鸟儿开始“弃野进城”或“近城而居”,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

红毯飞羽 刘月良/摄

鸟儿的选择,就是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力佐证。东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担当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为统领,加大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湿地修复力度,促进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东营还颁布实施《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海洋渔业等部门赋予自然保护区119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理顺了执法体制,实现了综合执法;编制实施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规划、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开创了全国自然保护区详规编制先河,规范提升了保护管理水平。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工程

为坚持系统修复,东营与中国科学院等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成立8家野外监测和科研教学平台,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联合开展湿地修复模式、外来有害物种防治等科研攻关,形成了20余项可复制推广的科研成果,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坚持“水、林、田、湖、草、湿地、滩涂、海岸线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以自然恢复为主,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以生态的方式治理生态,近年来先后实施总投资10.8亿元的16个湿地修复项目,创新探索“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构建起“河-陆-滩-海”连通体系,累计修复湿地30万亩;科学组织生态补水,近两年累计补水3亿立方米,保持了湿地良好生境;实施互花米草治理、海草床种植,逐步恢复潮间带原生生物种群。

丁海/摄

黄河尾闾,奏响生态文明建设“新乐章”。东营将以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为统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强化湿地保护与修复,维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用心讲好更多黄河入海的时代故事,在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上走在前。

(记者 商雅雯 任强)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