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协同”是关键

  大众日报记者 赵丰

  在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张建委员手中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构筑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被着重圈了出来。“黄河国家战略给山东带来重大发展机遇,‘走在前’需要科技创新‘走在前’,从科研角度讲,就需要在创新平台建设上‘走在前’。”

  张建注意到,有的沿黄省份正在建设针对黄河国家战略的省实验室,打造多领域、多学科协同发展的综合型实验研究平台。“不同高度的科研平台,其人才政策、发展空间都是不同的,作为比省重点实验室更高能级的省实验室,能起到多兵种协同作战、不同层次的科研人才协同创新的效果。”张建建议,我省要建设针对黄河国家战略的省实验室,以会聚高层次人才,让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建设走深走实。

  “协同”二字,同样被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春秋委员反复提及,其目光投向的是沿黄各省区。“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建设离不开沿黄各省区合力。”王春秋说,去年12月,省政府与中国科协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等方面加强合作。“下一步,省科协将充分借力中国科协,更好地搭建沿黄省区科技交流平台,强化科技合作的辐射作用。”王春秋说。

  因为科技创新,在黄河流域这条科创走廊上,黄河下游盐碱地正在成为一块“希望之地”。目前,省黄三角农高区已承担实施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中科院STS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11个,开展了209个耐盐品种(系)的选育、试验和示范,建成了国内领先的三级育种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争创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东营市委书记、省黄三角农高区党工委书记杨国强代表说:“我们将聚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求,突出重点领域,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创新研发和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特别是发挥省黄三角农高区优势,突出盐碱地特色,在现有基础上,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重点,推动‘平台、人才、项目、产业’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盐碱地农业创新高地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地。”

  杨国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在“卡脖子”技术攻关、盐碱地特色种业、种质资源保护、盐碱地生态化利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攻坚突破,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系统解决方案,为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