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东营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把根扎在黄河口

引子

  时下的黄河入海口,群鸟翔集。虽正值寒冬,前来赏景的游客却是络绎不绝,人们或惬意漫步,或赏蓝天白云,享自由呼吸。如此清新明亮、温馨如画的风景背后,有一支“把根扎在黄河口”的科研团队。他们身上有书生气,也能接地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行生物观察、监测、研究,顶风冒雨,战天斗地搞修复工程、做生态项目。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完成黄河口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工作同时,积极投身到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等前瞻性的工作中。

/

/

  科研人员正在测量东方白鹳身体数据,安装跟踪器。(资料图)

  保护湿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湿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而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正坐落于黄河尾闾之处,是我市生态发展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管理好,不能让湿地受到污染,也不能打猎、设网捕鸟”“要把保护黄河口湿地作为一项崇高事业,让生态文明理念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发扬光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光增色”。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负责人周立城说:“我们一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保护湿地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全力以赴。”据了解,今年保护区实施了总投资6.2亿元的十个湿地修复项目,补水1.61亿方,修复湿地14万亩,初步构建起了“河陆滩海”水系连通体系,有利维护了生态系统健康,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湿地修复长路漫漫,难免会遇到些磕磕绊绊,互花米草的入侵就是修复过程的一个极大挑战。今年,科研中心独立承担了总投资1.92亿元的湿地修复项目,其中主要包括6245公顷的互花米草初期治理任务。“它繁殖力旺,极具灾害性!”谈起互花米草,科研人员有些“心有余悸”。

  “主要是互花米草生长在潮间带上,治理它主要采取刈割和翻耕的模式,由于到处都是软泥滩和海潮沟,机器很难进去,我们只得进进出出,进行人工刈割。”周立城说,“草高将近两米,挡住潮沟看不到,车开到沟里是常事。不光这些,受潮涨潮落的影响,我们进出一次要6个多小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就在项目区固定一条渔船作为生活基地,常住在那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经过科研团队不懈的努力,互花米草败下阵来,治理任务圆满完成。除此之外,科研团队还承担着盐地碱蓬修复、海草床修复、底栖生物增殖等工作,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使黄河入海口的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连续动态跟踪监测,为鸟类安全把脉

  “别看我们团队只有6个人,我们既能在实验室做科研实验,又能做野外鸟类调查研究等工作。”周立城说,“通过我们的科研成果和工作措施,能让越来越多的鸟儿在保护区生存繁衍,扎根落户。”

  春天,科研人员蹚过天然潮沟,在泥泞的海滩上观测北迁旅鸟落地,连续6年开展调查,观测到82种18万只水鸟春季在黄河三角洲顺利中转飞到繁殖地。

  夏天,科研人员走过沼泽湿地,记录鸟类新生命的诞生。2021年,记录东方白鹳120巢,统计东方白鹳幼鸟324只,累计2278只。近两年为55只幼鸟背上了卫星跟踪器,腿上佩戴了彩环、金属环,实时跟踪了解它们的状态。

  秋天,科研人员安排好候鸟体检,在野外鸟类集中分布区域采集新鲜排泄物等样品,在实验室化验分析,为候鸟安全把脉。

  冬天,科研人员就开始对区内越冬候鸟进行全面调查。“以丹顶鹤为例,越冬种群稳定在30只至60只,最高年份达到137只,觅食地主要分布在近海滩涂湿地,螃蟹等底栖动物是它们的最爱。”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王伟华说。

  通过这些监测和研究,为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保护鸟类的有关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根据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处建巢的习性,为它们搭建了115个人工巢,地上高度12米,是东方白鹳安全舒适的育儿房,还在巢穴上方安装了监控摄像头,24小时记录雏鸟的状态。”周立城说,“根据鸟类不同的觅食习惯,我们营造了不同类型的‘小饭桌’。在淡水沼泽区,通过微地形改造,设计水深为10至25cm的浅水区,为东方白鹳、白鹭等水鸟提供涉水捕鱼的觅食地。”

  截至目前,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植物分别增加到1630种和685种,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鸟类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每年有600余万只鸟儿在这里繁殖、越冬和迁徙,让这里成为了“鸟类国际机场”。

  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打造鸟类“永远的家”

  科研中心开创性地编制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详细规划(2014—2020年)》,详细规划了湿地保护与修复的范围、措施,开创了全国自然保护区详规编制先河,规范和提升了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高水平编制《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系统谋划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科学研究与监测等工作……一项项编制的背后,是整个团队日日夜夜的不断付出,更是源于对于自然保护区深沉的热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总书记考察调研黄河入海口并提出工作要求,为我们开展生态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感到方向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保障更加有力。”周立城说。

  科研中心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要求,积极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工作,确定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总面积3523.7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1841.46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1682.31平方公里),编制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方案及本底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符合性认定报告、社会影响评估报告一方案三报告。

  “建设国家公园及其体制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还属于一个创建阶段,我们团队是起一个牵头的作用。”周立城说,“我们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完整、物种栖息地联通、保护管理统一的原则,对黄河三角洲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了整合和归并优化,以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国际候鸟迁徙通道和三角洲沉积构造保护为基础,以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和陆海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逐步推动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加强栖息地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将保护黄河口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视为光荣的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勇挑重担,担当作为,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科研力量。

(记者 任强)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