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探索生态优势发展路径 全力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东营模式”

  今年5月,我市被自然资源部确定为自然资源领域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是黄河流域第一家试点单位。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牢牢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牢牢抓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机遇,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东营模式”,努力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生态价值为经济价值、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

  以顶层设计为先,搭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四梁八柱。坚持规划引领,在沿黄城市中率先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确定构建“一园两带多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绿色生态经济体系,形成完善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强化政策指引,制定《东营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确定“3145”总体目标,着力推动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多路径复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落地落实。“3”是黄河三角洲典型自然资源“一张图”、重要自然资源分等定级表、生态产品产业分类目录;“1”是构建一套生态产品价值业务化核算技术体系及其应用框架;“4”是黄河口公共生态产品等4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5”是建立生态产品供给保障等5项保障机制。夯实法治保障,制定全国首个湿地城市建设地方性法规《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条例》,出台全国首个市域生态立法《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和《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形成由点及面、由单一到完整的立法体系,树立地方生态保护修复法治标杆。

  以生态保护为基,擦亮生态产品生产供给最美底色。绘制“一张图”,开展全市林草湿综合调查监测,全面摸清东营典型自然资源森林、草原、湿地家底,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建设“一所园”,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全力打造全国唯一的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工程,修复湿地30万亩,贯通河道水系142公里。黄河三角洲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共记录各类野生植物411种、各类野生动物1763种。打造“一座城”,实施“湿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生态空间划定城市空间边界,统筹推进水系贯通、湿地修复、背景绿化工程,充分彰显“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风貌。全市湿地总面积达4567平方公里,荣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构建“一张网”,先后实施“三网”绿化、生态林场建设等国土绿化行动,建成生态林场13处,省级森林乡镇6个、森林村居75个,市级森林乡镇10个、森林村居300个,大幅度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

  以创新实践为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路径。创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投入机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实施方案》,建立绿色奖补机制,强化各级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将优质生态产品生产成本纳入财政预算,为“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提供资金保障。创新“绿色土地”出让机制,建立“土地出让+生态券”的土地使用价格形成机制,完成首宗278亩附带生态产品保护和修复条件的土地出让交易。创新林下生态循环农业产业新模式,培育黄河口果品特色品牌,发展林禽、林畜、林菌、林药等林下经济,打造集产业示范、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润松生态产业模式”。创新发展业态,实施金湖银河、天鹅湖、广利河沿线等生态工程,建设“商、居、文、游”一体化产城融合示范区,带动金湖银河等区域土地资源升值溢价,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显化和外溢。

(朱岩芳 巴玉柱)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