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港总体规划调整经省政府同意并获省交通运输厅批复 深水大港和海河联运枢纽建设驶入“快车道”

  经省政府同意、省交通运输厅批复,11月19日,市政府正式公布实施《东营港总体规划调整报告》。这次规划调整,按照省委、省政府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部署要求,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发展目标,围绕打造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功能定位,不仅为“十四五”谋划实施的25万吨级单点系泊、LNG接收站、海铁联运、海河联运等重点港口水运项目提供了基本规划遵循,更为东营港打造深水大港及小清河复航出海枢纽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撑,对我市融入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大局,建设黄河流域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开放大通道和桥头堡,加快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此次规划调整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门听取规划调整情况汇报,市交通运输局反复调研论证,积极协调省交通运输厅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经过不懈努力,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水利厅、自然资源厅分别出具了规划支持性文件,交通运输部对规划调整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省政府先后两次就港口规划调整工作批示意见,并最终审定同意。

  此次规划调整,主要优化了东营港区一突堤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围填海陆域资源,实现港口与东营港疏港铁路统筹协调发展;调整了东营港区LNG码头布局,将二突堤东段陆域调整为LNG码头罐区,满足LNG接收站就近布置;调减了东营港区南港池北岸向外延伸的栈桥,提升了船舶通航安全;调增了东营港区港口支持性岸线,满足海上应急、执法和港口生产需要;调整了东营港区25万吨级单点系泊码头位置,避让了渤海航路,将项目审批和论证成果纳入规划;根据港口发展需要,调整了东营港区锚地布局;充分发挥小清河复航优势,增加了广利港区北作业区海河联运专用码头功能。规划调整后,东营港区生产码头泊位数139个,港口通过能力24580万吨、308万标箱;广利港区生产码头泊位数56个,港口通过能力6000万吨。

/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港口建设发展,先后投资230亿元用于东营港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黄河流域陆海联动枢纽港、海铁联运中转港,主动对接融入黄河流域“一字型”运输大通道,积极争当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桥头堡”,实现了港口建设连年快速发展。特别是2017年省政府批复《东营港总体规划》以来,我市抢抓战略机遇,先后建成东营港疏港铁路、东营港区南防波堤、东营港区三突堤6个液体散货泊位、东营港区13个改扩建泊位、广利港区6×5000吨级通用泊位等工程;开工建设了东营港区10万吨级航道、东营港区4×10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小清河复航等工程;谋划推动了东营港区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通用码头、25万吨级单点系泊、环抱港池内航道、一突堤铁路专用线及小清河复航海河联运等重点项目。2020年,东营港吞吐量达到602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35万标箱,外贸船舶进出港达到903艘次,东营港已经发展成为以液体散货为主,兼顾散杂货、集装箱、客滚等货物运输的综合性港口,在推动我市临港产业发展、促进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今后,在新规划的引领下,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山东发展“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聚焦地区能源安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坚持以港兴城、港城融合,全力提速港口建设发展,争取“十四五”末,东营港建成集石油及制品、液体化工品、散杂货、集装箱、件杂货等综合运输功能的大型深水泊位群,建成集海洋运输和内河运输相衔接的现代化港口体系,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黄河流域陆海联动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谱写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张振)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