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重度盐碱地上迎来西红柿大丰收

  西红柿不稀奇,稀奇的是长在寸草难生的重度盐碱地上。更稀奇的是,这种西红柿不仅酸甜可口,而且储存时间长达二十天,最高卖到了十元一斤。这样的稀奇事,已经连续三年发生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连日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科院黄三角科研基地的优选西红柿品种逐渐进入采收尾期。说起今年的收成,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高级工程师王春晶喜上眉梢:“我们在重度盐碱地上连续开展了三年以上的设施种植试验,试种了八个大棚,平均亩产万斤以上。在含盐量9‰以上的原土上种出来的西红柿,与较低盐栽培的相比,7个营养指标均有提高。”

  在很多人眼里,盐碱地意味着荒凉和包袱,而在中科院黄三角科研基地,却成了农业大有可为的聚宝盆。基地内,数十个高标准设施大棚内虽然也是原土,却是一派生机盎然。

  这一切的变化开始,还要从2017年说起。这一年,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共同出资,成立中科山东东营地理研究院,向盐碱地研究发起攻势。针对黄河三角洲地理资源与生态环境特点,研究院密切结合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发挥地理学综合研究优势,开展多学科的长期定位监测、创新研究、试验示范和科技服务。

  “过去一提盐碱地农业,我们就强调治理,其实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盐碱地特点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由之前高耗低效的开发模式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转变,而不是简单的土壤改造。”研究员欧阳竹说。为此,研究院在监测与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耐盐作物品种筛选,共培育测试玉米品种(系)100多个,筛选高粱品种10余个,牧草品种3个,葡萄2种,碱蓬4种,为今后的试验和选育奠定了基础。

  地处退海之地的东营,土壤含盐量高,是我国利用难度最大的三角洲型盐碱地之一。广袤的盐碱地,是东营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潜力巨大的后备资源,治理利用好了,对解决我国耕地紧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大意义,也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途径。

  为了把这些尚未开发的盐碱地资源利用好,努力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坚定不移走高起点、高标准路线,先后与一批“国”字号科研院所展开了深度合作。设立中科山东东营地理研究院、中科东营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等高校院所分支机构7家,建设中科院黄三角科研基地、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山东基地等科研基地8处,面积达8864亩,引进60支创新团队、165名高层次专家,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7个,为示范区插上了科技翅膀。同时,坚持把现代种业作为盐碱地农业发展的核心来突破,建设黄河三角洲种业创新产业园,着力培育东营种子自主品牌,完成了耐盐大豆新品种评定,选育了多个优质饲草品种,与黄海所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进行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育种研究,引进以色列优秀种鱼进行育种开发,打造正大水产科技硅谷。

  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创新科科长刘向冶介绍,他们积极建设科技创新链,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创新平台支撑作用和人才关键作用,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通过总结中科院黄三角科研基地原土栽培蔬菜的经验做法,为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和示范样板。

  (记者 王文朋 见习记者 任强 通讯员 潘羽)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