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东营人|唐文生:“老黄河”用脚步丈量汛情

  引子

  天气萧森,秋雨不停。2021年的黄河秋汛让大家紧急行动起来,冲锋防汛一线。在利津县盐窝镇夹河村防汛队伍中,有这样一位“老黄河”,年过古稀始终坚守防汛一线同年轻人并肩作战,用脚步丈量汛情,“传经送宝”帮带年轻人,成为防汛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就是利津县盐窝镇夹河村73岁的村民唐文生。

  唐文生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多年来一直与黄河打交道,是大家口中的“老黄河”。八年的摆渡生涯,二十多年的出海捕捞经历,让他练就了一双“察河治水的火眼金睛”。自防汛集结号吹响以来,唐文生便自发加入到村里的抢险队伍之中,利用自己的防汛经验带领年轻人一起查看水情、排查险情、加固堤坝,给村里的年轻人心中注入一针“强心剂”。

/

  “别看我年纪大,紧要关头我要上。”

  “雨下得越紧,心就越是揪着,黄河脾气暴躁,一旦开了口子,街坊们种的庄稼和大棚被淹了,损失就大了!”从10月1日起,唐文生便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加入到夹河村段的巡堤抢险队伍之中。

  夹河村段负责人、盐窝镇党委宣传委员张培锋告诉记者:“我们要年轻力壮的挖壕子、扛袋子,年龄大的都没排班,但是唐大爷很热心,每天都来。”

  “别看我年纪大,我身体壮得很,防汛的事都交给年轻人我不放心,这种紧要关头我必须得上。”唐文生这样说道,坚毅的眼神让人为之动容。村干部被他的信念所感动,于是答应让他参加防汛。

/

  唐文生在防汛工作现场。 通讯员 韩层层 报道

  一连半个月,每天匆匆吃完饭,坑坑洼洼巡堤路上,唐文生就脚踩沾满泥土的厚重胶鞋,手持铁锨、探水杆等查险工具,开始了一轮轮的巡堤工作。每天晚上,唐文生都要坚持巡逻两圈,有时候一夜都不休息。“年纪大了睡觉少,困了就喝碗浓茶提提神。巡堤一定要腿勤,睁大眼睛仔细看。”唐文生说,当下,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巡好堤坝、守住堤坝,保护好身后的家园。

  “水下去了,安全了,也就知道乏了,等汛期过了,我再睡个踏实觉吧。”唐文生说,“很多年轻人一见这么大的水有可能会发慌,考虑到底能不能防得住,但是我一点都不担心,年轻的时候,比这还大的浪我都能横渡黄河,我就劝导他们尽心尽力地做好防护工作,一步一步沿着堤坝检查,一定能守住!”

  在长长的堤坝上,年迈的唐文生身形坚毅,看水情,查风险,身后,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挖壕坑、扛沙袋,他们一起齐心协力,守护家园。

  “比起防汛经验,我多少比年轻人更懂一些。”

  “要注意看堤脚,不要漏了任何一块地方。”“仔细看沟里的水,试试水凉不凉,浑不浑浊。”“踏的时候,不要一只脚,跳起来,用力跺!”……大堤上,唐文生手把手地传授年轻人巡堤查险的经验。

  穿着救生衣,戴着头灯,扛着铁锨,一步一步沿着堤坝踩,哪里的土松了软了,都逃不过唐文生“毒辣”的眼睛。“一看二验三踏”的巡堤经验让唐文生一度成为年轻防汛队员心中的“定海神针”。

  “巡坝子,一是看,查看水浑不浑浊,警惕堤坝有穿眼;二是验,查验堤坝内侧是否有渗水,警惕外侧的水渗透坝体;三是踏,踩踏坝体是否有松软,警惕坝体垮塌。”唐文生解释起他的独家经验,怕记者不理解,说到踏的时候,他还特地跳了起来,双脚重重地落在地上,演示给记者看。“看着有松软的地方,一定要脚蹦起来一跺,要是陷下去,这个地方绝对不安全。”

  每天巡堤时,唐文生身后都会跟着或五六个或七八个年轻队员,他一边走一边向年轻人传授自己这些年总结的经验。悉心地指导,耐心地讲解,增强了现场队员信心,坝上不少年轻队员都成了唐大爷的粉丝。

  “我现在虽然扛不动沙袋、掘不了土,但是比起防汛经验,多少比年轻人更懂一些。”他略带骄傲地说。

  据村干部贾新山回忆,在10月8日夜间巡堤时,唐文生正在最前面走着,发现堤坝一侧沟内河水颜色有些浑浊,便用力一脚踏上去,土质竟有些松软,凭借着多年的巡河经验,他意识到这里存在坍塌风险。于是,他赶紧通知值守人员,用土方、沙袋加固堤坝,及时防止了险情的发生。

  在汛情有所好转之后,唐文生语重心长地警醒大家,思想上不能有片刻的松懈。水位下降并不意味着危险的解除,往往这种时候更要提高警觉,继续坚持不能放松。年轻防汛人员在他的提醒下,也拧紧了弦,干劲十足,未曾有丝毫松懈。

  “身后就是生养我的地方,守堤,就是守家。”

  “我生在黄河边,是靠着黄河水养大的,守护堤坝也是守护自己的家。”站在临黄生产堤上,看着眼前流量减小的黄河,唐文生舒展了眉头,讲起了自己和黄河的故事,“我从小就不怕水,小时候就爱在黄河里游泳洗澡,上岸时一身的泥,家里大人看到都不高兴。长大了,在黄河上当了七八年的摆渡人,也越来越理解咱老百姓对黄河的感情。每次黄河水上滩,损失虽然大,但第二年、第三年庄稼收成就会好,咱们这盐碱地啊就是靠母亲河来哺育,把上游的泥沙、养分带到这里成就肥沃的土壤。”

  1975年黄河发大水之后,唐文生的家从黄河北岸的大坝南边搬到了大坝北边。如今,房子翻新了,生活条件也好了,但是依然不变的是守护黄河的感情。唐文生告诉记者,每天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去坝上转两圈。“转上两圈,心就安定下来了。”他这“一看二验三踏”的巡堤经验也是在黄河大坝上一趟趟丈量,又一遍遍琢磨出来的。

  当记者采访唐文生女儿,问起她是否担心父亲年纪过大,阻拦父亲上一线时,她笑了笑说:“拦不住的,我爹他一辈子守在黄河边,年轻时是在海上经历过风浪的人,这个时候能和大家伙儿一起保护大堤,守护黄河,这也是他的心愿。”

  “现在国家发展得这么快,这黄河边不光有庄稼,有大棚,还有工厂啊,万一开了口子,损失就太大了,这么一想,我感觉自己责任也大了,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以前觉得能为国家、为乡亲们作贡献,那是不可能的。现在,能出上一份力,我感觉很自豪。”站在黄河岸边,唐文生的背影异常坚毅。

  滚滚黄河水依旧裹挟着泥沙奔涌向前,这位“老黄河”守护的不仅仅是脚下的乡土,更是他的那份“黄河情”。在防汛抗洪中,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凡人英雄的英勇顽强、无私奉献,才凝聚起防汛抢险的强大力量,才筑就起守护大河安澜、保护家园平安的磅礴力量。

(东营日报记者 陈丹)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