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宣传周丨这些行为相当危险 民警详解电信网络诈骗常见类型及特点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3日讯 平常生活中,不少人遇到过网络诈骗电话和qq密码被盗窃后冒充好友向他人实施诈骗的行为,今天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山东省电信日“反诈宣传进校园”走进济南大学中心校区活动现场,济南市公安局民警结合案例解读,向参与活动的师生介绍了电信网络诈骗常见类型及特点、主要打击治理成效、个人防诈与信息保护知识。

  “咱们都是学生,本身都不是上班族,钱不是很多,其实鉴别这种的方法也很简单,给同学打一个电话问一下就行了。”活动现场,济南市公安局市中分局七贤派出所社区民警张明明提醒广大学生,遇到类似电信诈骗,千万不要因为面子,感觉就是朋友,钱也不多就觉得无所谓,越是这样就越容易上骗子的当。“大家要记住,他们套取信息,等于你把你的权限都放给他了,他会登录你相关的软件,把你的钱全部转走,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个人隐私。”

  一些同学取快递的时候,快递件上面都有自己的电话联系方式、地址、姓名,取出来就把快递件随意丢在一边,在反诈民警看来这种行为相当危险。“盒子上那些信息,一定要及时销毁,你不销毁,很容易流入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手上。”张明明提醒,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这些看似毫无价值的信息去套取相关个人信息,进而冒充身份实施诈骗。“我们国家反诈app为什么让大家注册开启来电提醒?就是这样帮助大家去提醒!帮助大家去防护!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后,一定多了解里面的相关信息,及时开通相关提醒,遇到困难可以拨打96110反诈电话或者是拨打当地派出所电话。”

  (闪电新闻记者 郝爱印 王舒薇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