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干部、靠人才。近年来,广饶县深入实施“才聚广饶”行动,狠抓人才政策落实,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着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以人才和智力优势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突出制度创新,构建人才招引“新格局”。广饶县突出产业发展导向,成立招才引智和人才工作专班,建立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议,合力打通人才工作中难点堵点。建立双招双引协同推进机制,实行部门包产业引智模式,安排专项经费,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双招双引精准推介活动,设立引才奖励,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招才引智。统筹推进“1+6”系列引才活动,“1”即东营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产业高端人才洽谈会,目前已连续举办五届,先后邀请67个高校院所的11名院士、310余名专家教授为产业转型升级出谋划策;“6”即开展百家企业院校行、百名专家广饶行等6大引才活动,已与72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重点企业服务机制,聚焦省“十强”产业和市“5+2+2”产业体系,确立重点引才企业51家、储备人才项目63个,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引才用才。
广饶县是工业大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余家,人才发展必须立足产业基础。围绕产业“引”,聚焦橡胶轮胎、化工等主导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进高层次人才110人,其中院士6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力争“引进一名人才、做强一个企业、支撑一个产业”;坚持精准引才,建立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193项,实施“英才进广饶”计划,先后赴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园招聘;实施学子回流工程,连续举办六届“青回家·看变化”广饶学子家乡行活动,引导广饶籍优秀人才回乡就业创业。围绕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等重点领域,实施英才培育工程,打造“乐安”“广饶”两大人才品牌,县级人才工程达到12个、341人,自主培育省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56人;坚持把企业家作为核心人才,举办“卓越商道、创新发展”系列高级研修班,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能力;强化优秀人才服务引领作用,开展优秀人才基层行活动100余场,选树乡村“好青年”1014名,举办农民高级研修班96期,评定新型职业农民职称61人,本土人才培育体系初见成效。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搭建多样化、特色化的平台载体,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广饶县发挥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引才聚才育才功能,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创业示范中心,广饶武汉理工大化工研究院等5家科研机构先后入驻,着力打造产教研融合共同体。大力招院引所,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共建环渤海食品研发创新中心,统筹产业集群优势和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共建青岛科技大学广饶橡胶工业研究院,探索打造橡胶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依托两个省级开发区,先后成立山东大王政控人才发展集团、山东广纳人才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打造集“人才招引、园区运营、股权项目合作、人才培训、人才公寓、人才投资”于一体的人才工作平台。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共建中关村新跨界信息科技广饶研究院、筑梦之星广饶孵化器、黄河三角洲人才综合体、广饶·颐和国际数字大厦,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产业项目培育孵化、人才引育等提供坚实平台支撑。目前,县内建有各类人才平台载体210家,县域创新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为优化人才发展“新环境”,广饶县政策上支持,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制定人才培养引进、管理服务、评价激励等28项政策措施,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资助等13项引育计划等一揽子政策;围绕科技创新、工业转型升级、企业上市融资等重点领域,分别出台含金量高、具有比较优势的政策措施。设立3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成立1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对有项目、有技术、有成果的顶尖人才团队,实行“一事一议”项目扶持。服务上创优,设立最高5万元的生活补贴和50万元的购房补贴,规划建设县级人才公寓136套,与县内酒店合作设立人才驿站,为各类人才解决住房难题。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服务流程再造,出台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系列措施,先后为51名高层次人才办理“惠才卡”“优才卡”,在市民服务中心、医院等开通绿色通道,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黄蓬蓬 项在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