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东营”党员先模人物|11位村支书与南展区圆梦的40年

在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有一座承载着社区群众记忆的黄河南展区历史文化馆,展馆里一张珍贵的老照片,记载着四十年多前,董集镇沿黄河居住的杨庙村杨学让、后许村许福增、罗盖村程伯银等11位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为黄河南展区工程毅然搬离家园的感人故事。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这种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被黄河南展区党员群众一代代坚守。四十多年后,还是这11个村的党支部书记,继承发扬南展精神,初心不改、本色不丢,再次带领党员群众实现了第二次整体搬迁,住上梦寐以求的新楼房,续写了南展发展的新篇章。

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甘作“孺子牛”

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为解决黄河下游30公里窄河道防凌、防汛问题,保护大油田,原国家计委和水电部批准兴建黄河南展区行洪分流工程。主体工程于1971年开工,其中涵盖着董集镇沿黄河居住的11个行政村3000多户5000余人。按照南展区工程要求,这11个村的群众均需迁至沿黄河大堤新建狭窄的房台上。11位当时在任的村党支部书记面对上级党委交给的搬迁任务,如坐针毡:群众思想工作怎么做?搬迁费用从哪里来?……

在上级党委指导下,11名村党支部书记做出选择,带头搬,带头做好亲戚四邻的思想工作。面对房台狭小,人均只有6平方米的实际情况,11位村党支部书记优先照顾村内老弱病残人员,用担当和奉献赢得了乡亲们的拥护和支持。

以当时杨庙村为例,全村527人只有501间房。没办法,村党支部书记杨学让和全村党员干部开会决定:家里有男孩的,和大人一样每人一间,女孩子年满十八要出嫁就不给了。就这样,在那个生活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身先士卒,拿着每间屋只有110元的搬迁费,率领党员和村干部通过开村民大会、挨户做工作和成立互助组的方式,带领群众全部搬迁到了划定的临黄大堤逼仄的房台上居住。

当时,由于搬迁时间紧任务重,加上条件差,群众盖房的物料严重不足,11位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拆老房攒物料,有的甚至用上了祖坟的砖和棺椁的木材,坚持在互助组里最后一个建自家的房子。就这样,在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的带动下,所有村子按照时间要求,完成了搬迁安置任务,形成了黄河南展区具有特殊意义的房台村。

敢于担当,为民着想,发展经济争当“拓荒牛”

受国家蓄滞洪区政策影响,房台村往东是行洪的展区,没有路,往西紧临黄河,把房台村隔成了一个“孤岛”,经济发展无从谈起。人均不足2亩土地靠天吃饭,怎么办?

穷则变,变则通。在苦熬了几年后,这11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坐不住了,他们想尽办法,四处求援,终于在1988年为乡亲们通上了电。又相继引进花生、棉花等作物大面积试种,同时还引进了苹果、洋葱等经济作物。但经过实际验证,有些不适合当地的土质,失败了。

杨庙村村党支部书记杨学让和后许村村党支部书记许福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主动到寿光和利津学习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带头和部分党员在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的滩区里搞起了蔬菜大棚种植。两年功夫滩区里就建成了蔬菜基地,为群众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进入新世纪,随着小浪底工程的投用,针对黄河南展区的各类限制政策逐步取消。各村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活跃了起来,他们鼓励有能力的党员群众经商创业、带领部分党员群众走出南展区到周边地市务工,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劳务队,在各建筑工地、绿化场地也都有他们的身影。就这样,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团结带领下,黄河南展区群众毫无怨言地在房台村一住就是40年,并慢慢找到了致富之路。

坚定信仰,守初心担使命誓做“老黄牛”

受20多年国家蓄滞洪区政策影响,黄河南展区内基础设施不配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住房条件、水利和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成了沿黄群众的热切企盼。

十八大以来,我市决定实施黄河南展区村庄搬迁改造工程,规划建设11个新型农村社区,杨庙社区自此开始建设。

此时的董集南展区村庄,原11个村村党支部书记已大多离开了岗位,但在党组织再次召唤下,健在的老支书们又一次走到了搬迁工作一线。在他们看来,只要组织上有需要,只要是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就要百分百把工作干好。截至2013年11月14日,历时142天,11个村完成了全部1728户的补偿安置协议签订。

2016年11月底,投资7.9亿元的杨庙社区率先完成全部楼宇建设。11个村4790余名村民陆续搬进了新楼房,展区群众40多年来第二次搬迁工作圆满完成。从此,沿黄房台村群众彻底告别了低矮的土坯房,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时光荏苒,曾经的南展区,留下了老支书们的热血和汗水,也缔造出了老支书们舍小家顾大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南展精神,为杨庙社区续写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精神食粮。现如今,已经退下来的老支书“退职不褪色”,有的参与社区的义工组织,有的帮助开展社区宣传工作,有的在社区兼职安保巡逻,还有的在大棚基地传授种植经验……老支书们干事负责认真、服务群众脚踏实地的本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杨庙社区党员们前赴后继开拓南展、奉献南展。

看如今的杨庙社区,不但有崭新靓丽的新楼房,整齐干净的道路,还有出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新一代社区“领头雁”们正高举党的旗帜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奋力拼搏、疾步前行……

(记者 张振)

责任编辑:刘楠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