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管理越精细、越融合、越到位,社会治理工作就越有温度、有力度、有高度。在打造市域社会治理“一张网”的探索实践中,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以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按照“市域一体、上下贯通、平战结合、协调联动”原则,将网格员的“铁脚板”和“雪亮工程”的“眼睛”转化为市域治理的大数据,让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成为了为群众提供优质社会服务的“智慧大脑”。
近日,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系统平台与网格员进行视频连线,听取网格员每日巡查、入户走访情况汇报,实现了网格事件实时上报、实时处理、实时流转、实时监督。能够迅速知晓基层情况,高效处理各类社会问题,依托的是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以智能化应用为支撑,依托市政务大数据平台,将数据进行深度聚合,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系统,该系统设置网格地图、信息采集、事件处置等功能模块,为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能够形成全市网格化GIS地图,全市219万余条实有人口、90余万条实有房屋等要素信息全部上图管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就是依靠这套系统,扎实组织各级网格中心和广大网格员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今年以来,先后摸排管控涉疫情重点地区来人7万余人,汇总报告相关数据150万余条,为全市疫情“零感染、零输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化解基层矛盾,调解群众纠纷,是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联合司法、信访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建设的意见》,开发贯通市、县、乡、社区四级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信息平台;统筹全市423个实体化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885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与网格工作团队深度融合,打造了“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机制。体系建成运行以来,全市95%的矛盾纠纷解决在社区,矛盾化解率较去年同比上升15%。
为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推动成立网格党支部590个、党小组1180个,网格党员通过认领党员服务岗等方式参与社会治理。目前,全市已有3.7万余名党员加入网格微治理团队。为鼓励党员、群众加入网格协管员队伍,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推动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截至目前,全市4300余名承担社会治理职责任务的部门班子成员和乡镇(街道)工作人员,下沉到社区和网格现场办公,1942家社会组织、10万余名志愿者活跃在基层社会治理舞台上。在疫情防控、重大活动安保维稳、防范抵御台风等关键时刻,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发挥“智慧大脑”作用,有序调度,科学管理,让网格上的党组织、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实现了迅速行动、高效服务。
高质量服务的背后是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不断完善提升。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制定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升级方案,优化大数据分析、民生服务、指挥调度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网格化工作效能。建设升级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东营平安指数”平台,研发疫情防控功能模块,有效提升了智能辅助决策能力。开发应用“东营网格”微信小程序,畅通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为加强对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基础数据、基本情况、重大案(事)件信息的动态监测、收集汇总、分析研判,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整合公安、民政、司法等职能部门10大类229项基础信息数据,录入人口、房屋、企事业单位等各类信息1000万余条。持续开展信息采集更新工作,严格数据审核,狠抓人、房、单位、组织等信息关联,实现信息有效、准确、鲜活。今年以来,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共收到全市上报的各类网格事件65万余件,实现办结率99%以上,定期编发的网格信息和工作通报为部门政策制定和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记者 郑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