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汲取党史智慧与力量 推动全面乡村振兴

  “我快70了,干不了啥重活,本以为靠着政府补贴点儿,儿女孝顺点儿,这日子也就这么过了,真没想到还能再发光发热。”4月20日,在河口区新户镇永兴新村南王自然村,村民王学民一边侍弄院子里的甜玉米苗,一边笑呵呵地说。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南王自然村对党史,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进行了深入学习,对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继续向全面乡村振兴迈进有了新的认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村党支部书记王成说,以史明智,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他们在已有的“草编经济”和“劳务公司”基础上,盘活闲置庭院,搞起了“支部+企业+农户”的特色庭院经济,既美化了乡村,又让庭院“方寸地”变成了村民“增收园”。“就拿王学民来说吧,他这半亩甜玉米地收获后,大概能落6000元呢。”

  不只是南王自然村,在我市,深学党史,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已成为诸多党员干部群众的共识。“看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辉煌成就,我们越发感受到,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想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人说,为此,我市在加强原有286个产业扶贫项目管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项目做优、做大、做强,持续健康发展。

  在东营区,统筹整合入股分红项目资金与新安排资金,以镇街为单位,谋划实施了牛庄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史口镇智慧生态果园建设、史口镇智慧农场建设、龙居镇温室种养殖等4个新项目,预计9月底前建设完工,助力530户村民阔步乡村振兴新征程。

  在河口区,“三变”改革被作为全面乡村振兴重要抓手,根据各村不同情况,分类设置股份经济、土地、劳务、旅游、置业等合作社,将沉睡的滩涂、土地、自然风光、闲散的劳动力和资金盘活,推动村集体和村民的双增收,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口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垦利区,“村级合作社+国有平台公司+专业的运营公司+产业农民”的“四位一体”运行模式正被大力推广,依托多方合作,既打破了基层党组织“单打独斗”的局面,减少了资金风险,又有效提升了园区效益,推动传统农业提档升级,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产业振兴实现新突破。

  ……

  诸多产业的推动,让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愈来愈足,也让我市各级各部门单位愈发感受到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性。

  “以史为镜,砥砺奋进之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市将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聚焦规划、政策、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等关键环节,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乡村振兴目标加速迈进。

  (记者 周乃东)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