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七个 全省唯一!东营检察非羁押诉讼模式入选全国首批检察改革典型案例

  1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全国首批七件检察改革典型案例,东营市人民检察院非羁押诉讼模式成功入选,为山东唯一入选案例。

  刑事案件的批捕率、审前羁押率偏高,是各地司法办案的痛点,而节约司法资源,化解社会矛盾,是检察机关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近年来,东营市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非羁押诉讼“三位一体”模式,构建“三层过滤”审查机制,辅之配套保障措施和社会支持体系,打造了具有东营特色的非羁押诉讼制度实践样本,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检察力量”。

  “三层过滤”审查:

  构建羁押必要性全流程审查机制,释放客观公正的“司法善意”

  近三年来,全市捕前共分流4899人,占犯罪嫌疑人总数的52.3%;判处缓刑人数3991人,占非羁押诉讼人数的81.4%。

  一组组数据,是东营检察机关捕前分流过滤机制的成效证明。东营检察机关强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侦查阶段的适用,在全市4个看守所设立认罪认罚具结室,并与公安机关会签《捕前分流工作实施细则》,对符合认罪认罚从宽条件的轻微刑事案件,建议公安机关取保候审,不捕直诉,充分体现程序从宽。

  捕中听证过滤,依法严控羁押。东营检察机关率先在全省开展审查逮捕诉讼化试点工作,构建了“阶梯式”审查听证机制,采取网络听证、书面听证、当面听证、公开听证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犯罪嫌疑人、辩护人意见,适度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公众意见,做到“兼听则明”。全市2020年共受理审查逮捕537人,批捕420人,不捕117人,不捕率为21.8%。依法审慎办理涉民企案件,共不批捕民企人员27人,变更强制措施15人,不起诉36人。针对类案问题,避免不捕、不诉了之,举办“护航企业发展”检察开放日和刑事合规问题研讨会,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检察产品。

  捕后跟踪过滤,及时变更羁押。东营检察机关发挥捕诉一体优势,探索建立“认罪认罚+社会危险性”动态评估跟踪机制。如办理的某民营企业污染环境案,该公司主动提存生态环境修复金4500万元,组织公开听证,对两名已逮捕的管理人员变更为取保候审,既保证了企业正常运营,又兼顾了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两依托一辅助”配套保障:

  构建非羁押诉讼全方位保障机制,让刑事诉讼进程不因犯罪嫌疑人未羁押而“中途搁浅”

/

  在打击电信诈骗专项行动中,抓捕的396名犯罪嫌疑人散居于全国各地,不便于在东营集中羁押,东营检察机关对其中262人采取了手机APP数字监控措施,统筹保障了疫情防控与新型网络犯罪诉讼的顺利进行。

  这是东营检察机关创新非羁押诉讼配套保障的缩影。为防止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脱管漏管以及妨碍干扰诉讼,东营检察机关探索“两依托一辅助”配套保障措施,为工作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依托“电子手表”智能监控系统。对具有一定社会危险性但依法不适合羁押的,以及社会危险性尚不明确但认罪认罚的犯罪嫌疑人,通过佩戴电子手表进行较为严格的电子监控,实现了对部分非羁押人员的全天候、全方位监管。

  依托“非羁押”手机APP数字监控系统。借鉴“健康码”理念,运用人脸识别、大数据、定位追踪等科技手段,通过外出提醒、违规预警、定时打卡和不定时抽检等功能,确保非羁押人员在适度监控下正常工作生活。

  辅助刑事赔偿金、罚金和生态环境修复金“三金”提存制度。针对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且积极赔偿,但因被害方“漫天要价”等原因而无法达成赔偿协议的情况,由犯罪嫌疑人缴纳合理数额赔偿保证金至公证处提存,促成刑事和解,有效降低了轻罪案件逮捕率。在此基础上探索罚金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生态环境修复金提存制度,解决了审判机关财产刑“空判”和执行监督乏力问题。

  多方联动聚合力:

  构建非羁押诉讼社会支持体系,让犯罪嫌疑人感受到“法治温度”

  “握握手,还是一家人!”去年,东营检察机关启动检调对接程序办理了丁某故意伤害案,促成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签订和解协议,化解了两位堂兄弟十多年的积怨。

  针对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但与被害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上存在争议、非羁押诉讼难以推进的难题,东营检察机关依托人民调解中心设立检察和解中心,与公安、法院、信访等部门和基层社区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值班律师、社区网格员、基层组织作用,必要时启动公开听证模式,尽最大可能促成刑事诉讼当事人达成刑事和解,实现从“结案了事”到“案结事了”。

  在垦利区新航基地,集中教育室、教研室、心理矫治室、检察官监察室、训诫谈话室等活动室功能丰富,通过引进社会社工组织、公益类组织入驻,缓解了社区矫正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对重点人员的网格化社会管控。以此为缩影,东营检察机关依托“1+N”网格工作机制,将电子监控预警人员纳入“网格通”重点关注人群,由网格员协助社区民警实地了解预警人员社会危险性动态,通过“线上监控”+“线下监管”模式,解决了公安机关警力不足、难以全面有效监管的难题。依托“1+N”网格工作机制,将电子监控预警人员纳入“网格通”重点关注人群,由网格员协助社区民警实地了解预警人员社会危险性动态,通过“线上监控”+“线下监管”模式,解决了公安机关警力不足、难以全面有效监管的难题。

  推行“三位一体”非羁押诉讼模式以来,东营市审前羁押率从2018年的39.6%降至2020年的19.2%,避免了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滥用,减缓了“一人羁于囚,十人奔于途,多人忧于心”的社会矛盾。该模式更加有利于促进案件繁简分流,普通、简易和速裁程序快慢分道,实现了用20%的检力办理80%的轻微刑事案件,用80%的检力办理20%的复杂案件,大大提升了诉讼效能。

(记者 王俊杰 通讯员 来倩倩)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