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之后是春天——东营省级以上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扫描

  “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大大提升了开发区的‘精气神’。”

  自2020年9月至今,记者陆续跟踪采访了我市省级以上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及体制机制改革的有关情况。市商务局分管开发区管理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说出的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一年多前,一场关乎我市“经济发展主战场”“精气神”的“破冰之行”吹哨出发……

  “破冰”之“抓推进”:组织有力 推进有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响鼓重锤。

  2019年7月10日,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启动省级以上开发区改革工作。

  “我们把市开发区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室,这在全省是唯一的。”记者从市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统筹部署此次改革,我市顶格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开发区改革创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两个工作组。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多次在改革关键节点作出顶层设计,有力推动了改革顺利实施。

  如,针对制约市属开发区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19年1月召开市委深改委会议,理顺了两个市属开发区管理体制,破解了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期形成的“四方管理”格局,推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实行“港区融合、三位一体”,为开发区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又如,针对广饶县两个开发区产业雷同问题,市政府有关领导蹲点调研,市县两级共同研究论证,明确了广饶经济开发区、大王经济开发区产业方向,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发展板块。改革启动以来,我市累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会议21次,保障了改革顺利推进。

  为更好发挥开发区带动引领作用,2020年9月28日,市委召开六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国家级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举全市之力支持开发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发展。

  组织有力,推进有序。截至2020年10月8日,我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提前完成改革任务,走在了全省前列!改革前后,我市3次在全省开发区改革工作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省委开发区改革专题督查组到我市实地督查,指出我市执行省委部署坚决有力、行动早进度快、改革亮点突出,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明确“十四五”改革重点,以改革创新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破冰”之“理体制”:自我革命 瘦身强体

  “省里要求‘尽量不设置改革条条框框’,给了开发区‘改革的标准就是加快发展’这样的导向,使得开发区改革能够放手改革。”2020年10月初,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革的重点之一是理顺体制,改革后,该区整合归并46个内设机构,设置7个工作部门,机构压减率达到80%。

  围绕落实“两剥离、两整合”改革要求,我市划定了“三条红线”:一是6个县区属开发区全部与所在镇街分设,不设部门派出机构,实现社会职能“应剥尽剥”;二是按照尊重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留足未来发展空间的原则,重新核定开发区管辖面积,该退出的坚决退出;三是严格控制管委会内设机构,县区属开发区不超过5个,市属开发区不超过7个。

  按照部署,市属开发区将社会事务剥离到所在镇街和市直部门派出机构,县区属开发区将社会事务剥离到所在镇街和县区部门,管委会只保留经济管理职能,集中力量抓主责主业。按照“科学合理、精简高效”原则,整合归并工作机构,形成“管委会——工作机构——个人”三个层级的管理架构。

  改革后,全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管辖面积总体压减82.79%,管委会内设机构总体压减68.92%,代管镇街数量总体压减66.67%,真正实现了轻装上阵。

  “破冰”之“建机制”:市场说话 人才涌流

  “去年5月份,我们完成了团队组建,98%的人是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1月7日下午,东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夏永廷向记者介绍,改革中,东营高新区建立起“管委会+”体制,率先面向全市及油田选聘优秀人才,实施了全员岗位聘任制,建立起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制度。

  抓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我市重点盯住三个方面开展机制创新。

  ——市场化改革。这是我市开发区改革比较突出的特点,我市在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按照“管委会+”模式,组建国有开发公司、专业运营公司、专业招商公司“三类公司”。目前,各开发区在国有开发公司投融资机制创新、专业运营公司绩效管理机制创新、专业园区运行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记者采访中获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依托港投公司,与原齐鲁交通集团合资成立东营联合服务公司,推进高端石化智慧物流枢纽建设;大王经济开发区依托大王投发公司收购华轮集团,租赁盛泰车轮厂房,探索闲置资源整合机制;广饶经济开发区与创客家合作推进城市赋能中心项目,搭建金融赋能平台、直播+新媒体基地、人才科技平台,提升了整体服务效能。再如,利津经济开发区面向全国聘请14名招商大使,2020年前三季度引进外资增长7倍。垦利经济开发区与深圳中投顾问和广州优亚2家专业招商团队签订合作协议,到位投资增长2.5倍。

  ——竞争性用人。按照全员岗位聘任制要求,所有人员全部下岗,开展岗位竞争,并面向全国、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把适合经济管理工作的留在管委会,熟悉社会事务管理的随职能剥离流转到乡镇街道,擅长企业运营和招商引资的向企业集中,真正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改革后,9个开发区管委会人员总数从3459人压减到905人,压减率达73.84%,向街道、市直部门派出机构分流1234人,共面向社会招聘专业人才209人,已选聘的761人平均年龄36.6岁,实现了“精简”“下沉”“专业”三个方向上的用人优化配置。

  ——差异化考核。在管委会内部,全面推行KPI考核,分层次、分部门、分岗位设定目标分值,做到多干多得、优绩优酬。对专业运营公司,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参考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每年确定考核任务,完成任务给予奖励。

  “最可贵的地方是调动了人的积极性。由于资源和政策向园区倾斜,大家积极到主战场上发挥专业、能力和潜力,干劲十足。”“工作压力前所未有、工作责任前所未有、工作动力前所未有!”改革后,开发区人的精神状态为之一新。

  “破冰”之“定方向”:做强主导 错位发展

  “一个开发区主打一到两个主导产业就可以了,多了等于没有优势。”去年9月27日,河口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二级主任科员贾世杰在带领记者参观当地大功率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总装产线建设项目时表示,借助风电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础,该区正全力打造中国北方最大、国际领先的风电装备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

  为充分发挥开发区作为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双招双引”主阵地的作用,我市要求各开发区要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方向,重点规划1-2个“十强产业+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做优做强2-3个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

  借助此次改革,石化产业项目重点向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布局,河口经济开发区、垦利经济开发区、利津经济开发区不再新布局石化企业,按照新的产业方向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发展板块。大王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绿色基础化工、绿色造纸、橡胶轮胎三大产业;广饶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高端化学新材料和汽车配件产业。东营高新区立足油地校深度融合和创建国家级高新区,重点发展石油装备、海工装备、油服产业,打造“专精高融”装备制造业基地。通过理清发展方向,各开发区正有针对性地配套改革措施,推动开发区产业升级、结构优化、错位发展。

  东营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成,2020年前三季度进出口额增长319%,列全省第4位、全国第55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稀土催化材料研究院、氧化铝纤维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落地全市唯一的省级“高端人才”专家工作站;东营高新区石油技术与装备产业研究院揭牌运营;河口经济开发区建成高端膜研究院与产业化示范基地、非常规油气工程装备技术研发中心等项目……

  去除藩篱入新境,破冰之后是春天!正如一位采访对象说:“改换新貌重整出发,开发区发展迎来了最好的时候。”

(记者 刘冬辉)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