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生:年少参军 青春不悔

  11月17日,记者一行来到垦利区康居小区采访抗战老兵李润生。一路上大家都在想象着这位92岁高龄的抗战老兵是什么样子。他还能和我们交流吗?以前的事情,他还能记得吗……我们迫切地想要见到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

/

  1928年出生,1942年入伍,14岁的李润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过陈庄战役、淮海战役……老人的经历我们有所了解。

  目前,李润生由四个子女轮流照顾。我们在老人女儿家中见到了他。敲门进入,一眼就看到老人正在给花浇水。看着老人的状态,我们很欣慰,也很高兴。李润生的女儿和儿子告诉记者,老爷子平时喜欢养花,听听收音机,能自己干的事情从来不麻烦他人。老人看到我们来了,还招呼我们吃水果。

  “1944年,我在垦利入伍,大概是阴历五月份,当时日本人粮食紧张,来抢百姓的粮,我们打日本鬼子岗楼,他们有机关枪、封锁沟,封锁沟中间还有枣树枝子,我们要顺着梯子往上爬,为岗楼贴上炸药,送炸药包是很危险的……”说起抗战经历,李润生首先提到了1944年刚入伍时的那场战斗。

  “当时我虽然年纪小,但不怕吃苦,在战场上也不知道害怕,只知道纪律高于一切,一切都得听指挥。我们的装备很落后,只有红缨枪。一开始我们连枪都没有,用的枪都是后来从鬼子那里缴获到的……”

  “在朱家屋子、黄油坊抢粮食时,我们周围大约有3个连队400多人环境很艰苦……”

  “当时的朱营长,让我印象很深,他也教会了很多,具体的名字也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我们得到消息,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由于在平原,没有遮掩,无处可藏,战斗很激烈,朱营长在战斗中牺牲了……”

  “我们同期的战士有20多人,我们利用地形地势来战斗。1944年秋后,我们为了保护粮食,去了三十八户,再往西茶坡,由于敌我悬殊较大,没法打,我们一直往海边走,藏身地就在土里,周围都是荆条。和鬼子打游击,吃不上也喝不上,一天也就吃两顿饭,白水就咸菜,累了就在地上休息……”

  “当时,南石井村、永安、惠鲁、陈庄、二道岭等地就是我们的活动范围。有时候就躲在沟里。沟里不仅水深,还上了冻,薄薄的冰把我们的腿都割破了。环境艰苦,鬼子也不敢深入,正好让我们保存了实力……”

  “当时的医疗条件很艰苦……”

  “后来,我加入了垦利青年独立营,由游击队成了正规军,后来到了坨庄、陈庄、汀河武装,到了渤海军区、渤海日报。1945年加入了八路军特速快速总队,一路去了徐州……”

  “1950年,我因胃病退伍回到了家乡……”

  李润生断断续续地回忆着那峥嵘岁月。具体时间、具体事件也许记得不是那么清楚,但是回想起那一段段经历,老人眼中含着泪水,很是激动。

  “当年,我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天的好日子。不仅吃饱了、穿暖了,还住上了楼房,生活越来越好,当年的苦没白受。”李润生说起现在的生活感受颇多。

  “父亲经常教育我们,现在日子好了,也不能忘本,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李润生的女儿说。父亲对儿女的教导,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之路。

  质朴的言语,言传身教,李润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记者 杜婷婷)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