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东营·最美东营人|王爱芹:“不安分”的乡村创业者

/

  从“争口气”走上创业路,到带动乡邻一起致富;从农村“鸽王”,到尝试打造“零污染”村庄。一路走来,她用真情与汗水,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展现着新时代农村女性的奉献与担当,先后荣获“山东省巾帼星火创业之星”“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并成为我省首批“高级职称农民”。她,就是垦利区黄河口镇十四村党员教育管理员、彤艳家庭农场负责人王爱芹,一个“不安分”的乡村创业者。

/

  “争口气,做出一番事业来”

  2004年,婚后的王爱芹回到了十四村。

  彼时,村里主要收入就是“三亩薄田”,每到冬季,闲下来的村民就凑在一起打扑克、唠家常、纳鞋底来消磨时间。这样的生活,让王爱芹感到很不舒服,总想找些事情做。

  “再说了,我上了这么多年学,如果最后只是带带孩子、种种地的话,也觉得很不甘心。”王爱芹介绍,正好农民远程教育落户到村,身为远程教育管理员的她,一下子看到了“新世界”,每天憋着劲地在网上查找致富项目,养貂、养龟、花卉、柳编、插花……只要是能挣钱,她都勇敢地去尝试,可“万事开头难”,几年下来,钱没挣到,“饥荒”倒是拉了不少。

  一百多口人的小村藏不住事,王爱芹很快就成了“名人”。“这不是咱村的大学生嘛,咋和咱一样在坷垃地里了。”“整天瞎折腾,拉着一屁股饥荒还过不过日子了?”村里的闲言碎语,好似一把把尖刀,扎在了王爱芹的心上,尤其是看到父母因自己抬不起头时,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如果选准了行业,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成功,哪怕一年、五年,都要争口气,做出一番事业来,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王爱芹说,在村党组织的关心关怀与县、镇妇联等单位的沟通对接下,终于找到了劳动强度小、适合农户养殖的肉鸽项目。

  “这绝对是个好项目,我得干,借钱也要干!”

/

  王爱芹正在喂养鸽子。

  下定决心后,2008年,王爱芹借款1万元,从潍坊以每对100元的价格购买引进了100对种鸽,并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和财力,最困难的时候,连一家的基本生活都要靠她大哥资助。

  有心人,天不负。这一次,王爱芹选对了,首批肉鸽当年就获利1万余元。收到货款的那一刻,“感觉瞬间天晴了。”王爱芹讲,自此之后,她更加用心地在养鸽技术上下功夫,从一蹲半天的鸽子研究,到花费5万多元去外地先进企业学习技术,再到参加“清华大学中国女性创业管理”培训班,鸽子越养越多,王爱芹的自身素养也越来越好,到2012年,她的鸽舍已经达到了22栋,存栏量达到了2万对,并实现了自动喂料,机器孵化,家里的生活条件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个“不安分”的女子,“总算干出些事情来了!”

/

  “党和政府帮了那么多,理应为乡邻做些什么”

  看到王爱芹养鸽致富,日子越过越好,乡邻纷纷找上门了,希望能跟她学技术、搞养殖,一起“挣钱致富”。对此,王爱芹毫不藏私,不仅全方位传授自己的所学所知,还免费提供配药、统一进货并组织养殖户统一销售,带动不少乡邻过上了好日子。

  双义河村的李文红,是农场退休职工,腿脚有残疾,干不了重活,王爱芹免费送了他60对种鸽,并给他提供鸽子料、鸽子笼以及其他配套设施,折合人民币1万多元,手把手地给他指导培训。后来,李文红不但还清了债务,还成了养鸽的行家里手,养殖规模一度达到500多对。

  同样受到王爱芹帮助的,还有双义河村的刘宪花,丰林村的李霞……在她的示范带动下,最多时,仅黄河口镇上养殖肉鸽的农户就达到了50多家。

  这时候,有人提醒王爱芹,如此倾囊相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怎么办?

  “凉拌。”王爱芹笑着说,虽说也有过动摇,但想到自己创业的初心,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她觉得,该帮的还是要帮,该教的也必须要教,“党和政府帮了那么多,如今我有能力了,理应为乡邻做些什么。”

  “要想不被淘汰,不是保留技术,而是应当不断创新、不断壮大,带着大家一起做,这既是一份责任,又是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推动革新向前。”王爱芹介绍,2012年,随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她又从自己的养殖基地中腾出了一排鸽舍,用作高标准培训室,到现在已累计培训了3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乡邻的养殖技术和致富能力。同时,她还“筑巢引凤”,免费让缺少资金、场地或身体残疾的养殖户入驻,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一起致富。

  倾心的付出与担当,让王爱芹收获了大家的认可,在2012年和2017年,她连续两届当选山东省党代表,备受鼓舞的同时,也让她更加鼓起了干劲。

  “党组织的认可,是动力,也是压力。”王爱芹说,她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为大家多做一些事情,不辜负大家的认可与期望。

/

  “生态绿色,打造‘零污染’村庄”

  最近的王爱芹有些忙。

  “昨天刚谈了一天的合作,今天还得参加技术学习。”王爱芹口中的合作与学习,指的是生活垃圾发酵。这一切,还得从2013年谈起。

  那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让整个禽类养殖如临寒冬,王爱芹的事业一度跌到谷底,当年亏损近60万元。为寻找应对之策,她尝试了很多办法,增加种鸽库存、尝试网络销售、进行冷冻加工……但是她总觉得这些还不够。

  为进一步降成本、增效益,借着外出学习得到的一些讯息,王爱芹打起了绿色循环养殖的主意。她开始实验把养鸽的下脚料发酵,再通过饲料配比用来养猪;猪粪通过沼气池生产沼气,再用沼液进行大棚绿色蔬菜的种植;此外,林下养鹅,用鸽子粪加上麦麸喂鹅,来提高鹅的免疫能力……

  一番操作下来,养殖场的效益有了显著提升,也让她被绿色生态的模式深深折服,“既然养殖可以生态化,那种植业乃至日常生活呢?所谓垃圾,换个地方是不是就能成为宝贝呢?”带着这样的想法,王爱芹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博爱”团队。

  此后,她一边在自己的生态养殖基地大搞实验,把各种粪污、养殖垃圾等发酵还田,种出味道甜美的瓜果。一边找来垃圾无害化、资源化专家,到处给村民讲解垃圾如何分类,厨余垃圾如何制作成酵素,如何堆肥成微生物菌肥来代替化肥的课程,进一步推广生态绿色的养殖模式。

  2019年冬天,他们团队成功与垦利区两个社区进行了合作,一举解决了这两个社区的落叶处理问题,还顺带产生了良好的种植效益。团队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越来越多人开始受他们影响,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加入了绿色大军之中。

  “我们的梦想很简单,尽己所能,推广生态绿色,打造‘零污染’村庄。”王爱芹说。

(记者 衣笠玮 周乃东)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