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高度重视。有关的决策部署和提出的重要举措,精准地把握住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主线,必将带来农业大发展、农村大变化。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农业农村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乡村振兴全面起势。今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增速均处在全省前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下一步,要切实把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干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行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扎实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举措,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奋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东营贡献。工作中,主要做到“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典型示范引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就是要在乡村振兴中趟出路子、形成示范。要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立足我市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集聚农业先进生产要素,加快沿黄、沿海、盐碱地三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实施一批高质量工程项目,培育一批集党建引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于一体的高水平示范典型。巩固提升现有7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成果,明年再新建5个市级示范片区,积极争创省级示范片区,支持县区立足各自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示范片区,力争“十四五”末实现示范片区乡镇全覆盖。让示范带和示范片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围绕产业融合发展、质量品牌建设、农业农村改革等重点领域,总结提升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多层面成功经验,尽快形成一批具有东营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典型。
二是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五中全会指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下一步,要始终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以建设工业园区的模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着力在提高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黄河口水稻、莲藕、滩羊、大闸蟹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产业链提升农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高效设施农业,实施现代种业培育工程,推进高智能机械化,加强盐碱地农业技术集成示范,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和综合效益。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与农村、与农民、与生态融合发展,全方位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努力争创国家、省知名农产品品牌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不断提升“黄河口农品”的知名度。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带动能力,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家庭农场培育两大行动,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扶持创建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示范片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三是聚焦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五中全会要求,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要以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路域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农村公用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基本公共服务达标工程,提高水、电、路、气、讯等设施档次,建立服务标准清单,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四大工程,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引黄灌区农业节水两大工程,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集约节约利用农业资源,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